当前版:03版
风雨同舟数十载 共写三农新华章
陕西农村报“非凡”、“卓越”贡献奖获得者感言
    汉滨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罗峰。
    靖边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彦英。
    高陵县网信办外宣办主任毛义宏。。
    洛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雷智学。
    陕西农村网网友代表张永红发言。
    韩城市板桥镇药树村农民通讯员何恩旺(左)周至县集贤镇镇政府干部邵志鹏(中)陕西农村网记者李金蔚(右)。
    渭南《影像金三角》主编李西成(右)。
    大荔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李世居。
    原西安市长安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长安报》社长、总编辑;陕西农村报《秦农论语》专栏,特约撰稿人张宝贵。

   记者 张海明 李金蔚 徐晓晓
    张宝贵 陕西农村报《秦农论语》栏目特约撰稿人
    陕西农村报是我的启蒙老师
    农报情缘上世纪80年代初,张宝贵针对“大包干”存在的一些问题写了一则新闻寄到陕西农村报,农村报的记者穆世俊老师看了他的作品之后告诉他:“写新闻最难得是逆向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写出了农民的呼声和期盼很好。”受到鼓励之后张宝贵信心大增,自此走上了新闻工作之路,他与陕西农村报的记者合作创造出了大量优秀稿件,并不断地结合新闻搞研究,在三农领域取得4个创造,10个成果。后陕西农村报开辟了《秦农论语》栏目,张宝贵作为特约撰稿记者,他很感谢农村报对自己新闻作品的肯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尽最大的努力来发挥特长。
    想对你说希望农村报越办越好,用创造的思维发现新闻,用哲学的思想研究新闻,用求实精神去采写新闻,创造出更多的新闻精品。
    邵志鹏 周至县集贤镇镇政府干部
    陕西农村报激发了我热爱新闻工作的兴趣
    农报情缘起初邵志鹏是一名民办教师,平时喜欢看书看报。1994年冬天,村里一个贫困老人去世,儿子高中,母亲卧病在床。乡亲们自发性你10元,我20元的捐款帮这个家庭料理了后事,他把这件事情写成稿子寄给陕西农村报,很快便被刊发了,从那之后便对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地采写农民身边事,骑着自行车、摩托车,白天采晚上写,农村报就是这样一份需要真正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事情的报纸,所以我们都爱它。
    想对你说翻阅农村报30多年了,现在的农村报比起过去版面更鲜活,更贴近群众生活了,希望以后在报纸上多看到一些农资农科信息,农业种植经验,让农民感受到实惠。
    何恩旺 韩城市板桥镇药树村农民通讯员
    陕西农村报是一把替百姓说话的监督利剑
    农报情缘何恩旺戏称自己是从一名“土记者”变成一名“土律师”,他热爱写稿,最初条件差,回忆起那时的情景,纸张都很缺,他就自己糊着信封纸写稿。1980年,陕西农村报复刊,何恩旺写的第一篇关于责任制调查的稿件在农村报上发表,当时在当地反映很好。之所以后来变为“土律师”,是因为他喜欢帮助周围农民朋友解决问题,向农村报投稿已经成为了他帮人维权的一种途径,农村报对于一些政务问题的监督让农民享受到了很多实惠,是一份真正为百姓办事,替百姓说话的报纸。
    想对你说这是在贴近农民群众方面做得最好的报纸,希望报纸能出现类似“百姓心声”的栏目,求助投诉解惑,更多以讨论形式来体现农民热点问题。百姓报纸百姓办,让农民心声以最原汁原味的状态出现在报纸上,将报纸做活。
    李西成 渭南《影像金三角》周刊主编
    陕西农村报服务三农是农民的良师益友
    农报情缘25年前李西成就是农村报的通讯员,他说自己见证了农报由当年的铅印,胶版到彩报的每一次进步,从农村报的忠实通讯员到现在的特约记者他感到十分荣幸,一直以来觉得这份报纸既踏实又前卫。编辑记者脚踏实地深入基层,贴心服务三农,给农民朋友提供了很大的信息量,是农民的良师益友。
    想对你说农报现在做得非常亮丽,文图并茂版式新颖,提前进入了读图时代,目前是陕西境内最好的报纸之一,我们一直在向农报学习。
    张永红 网友代表泾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科科员
    陕西农村报、陕西农村网定位清晰,这是三秦百姓的福气
    农网情缘最早张永红只是和众多网友一样,每天打开电脑浏览一些网页新闻,找新鲜话题。但有一次他向农村网反映自家小区开发商收取高额初装费还不通气等问题,很快便得到了帮助,从那之后他明白了这是一个真正贴近百姓的网站,刊登的稿件都是农民群众热切关注的“三农”稿件,拍出的都是农民喜闻乐见的图片和视频。定位清楚,特色鲜明,这是三秦百姓的一种福气,现在每天打开农村网看看百姓真正关心的问题已成为他的习惯。
    想对你说呼唤真情,传递关爱,替农民说话,帮农民办事是我最喜欢的风格,我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农村网。
    罗峰 安康市汉滨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
    农民朋友离不开陕西农村报
    农报情缘早在20多年前罗峰任乡镇镇长时就与农村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那时他通过农村报了解了很多国家在三农问题上给予的政策关怀。汉滨区农村人口占70%以上,是个农业大县,汉滨区的农村宣传工作离不开农村报,对于农民反映的一些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也离不开农报的监督,它是一份真正贴近百姓的报纸。
    想对你说愿农村报能加大发行力度,让更多的农村朋友看到这份报纸,记者队伍继续深入一线,采写农民需要表达的心声。
    雷智学 洛川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
    陕西农村报是咱农民自己的报纸
    农报情缘1997年9月份,雷智学由于工作原因第一次给陕西农村报投稿被采用,那之后便更加喜爱翻阅这份报纸。逐渐他了解到这份报纸非常的接地气。接触农村报18年来,他看到报纸对洛川县当地的果畜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作为农民的儿子,雷智学说:“这是咱农民自己的报纸!”
    想对你说我们的“延安日报”也一直在学习陕西农村报的风格,愿农报在以后的发展中继续向下沉,找准定位、适应趋势,将眼光聚焦在农民朋友的需要上,大量丰富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
    李世居 大荔县财政局退休干部陕西农村报的记者特别能吃苦
    农报情缘李世居说他和农村报感情最深,1980年复刊后,他的第一幅图片是在农村报上发表上的。此后,他每年给农村报发上百篇稿件、图片。通过陕西农村报他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摄影能力,他由衷的希望这份报纸能够能扎根农民越办越好。
    想对你说我经常在外能看到农村报农村网的记者队伍深入农村,扎实采访,感觉他们非常辛苦。这种现象在年轻人里面是特别罕见的,希望这些年轻的力量以后多跑、多写、多发反映农村题材的稿件。
    赵彦英 靖边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陕西农村报聚集了农村工作的亮点和成效
    农报情缘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候农村信息比较封闭,在乡镇工作的赵彦英通过陕西农村报去了解一些好的涉农政策,他认为这份报纸办的特别有意义。1990年他第一次在农村报上发稿至今已20余年,靖边作为农业大县,有很多的农村工作需要借助陕西农村报这个平台进行宣传,报纸给予他们工作很大的支持。
    想对你说靖边全县214个行政村,每个村都能看到农村报的身影,这份报纸聚集了靖边县农村工作所有的亮点和成效,我们乐意让当地农民看到。
    毛义宏 高陵县网信办外宣办主任
    我是一路跟随陕西农村报脚步成长起来的
    农报情缘2006年进入县委宣传部的他第一次给陕西农村报投稿,他称自己最初是门外汉,学习农村报一些有经验的记者写过的一些经典鲜活的稿件,慢慢的摸索出了门路。所投稿件向来是在头版头条发布的,2012年获得陕西新闻奖消息类新闻一等奖,并向全国新闻奖冲击。他认为从一个普通的通讯员到有现在,是一路跟着陕农报的脚步成长起来的。
    想对你说陕西农村报这35年来,一路艰辛一路风雨,有农民的地方就有陕西农村报。改版之后的农村报在我眼中是小清新,版式鲜活,颜色跳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