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真真正正的共产党”
——记“洋县十大党员标兵”宋思敬
    通讯员 张校锋 本报记者 刘瑛
    他一身正气、率先垂范,担任支部书记11年,坚持推行村干部坐班制11年;他大公无私、情系百姓,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路上竭尽所能,决不让一户掉队;他的团队成员视向群众“吃拿卡要”为最大丢人败德之事,10多年来历经四次换届,原班人马无一落选,连选连任。低保政策实施以来,“两委”班子18人及其所有亲属无一享受低保。提到他,村民说得最多的话是:“宋支书是真真正正的共产党”。
    2004年,已干了20余年村组工作的宋思敬高票当选洋县磨子桥镇洛家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就从班子建设入手,从规范制度做起,着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且有为的村“两委”班子。
    “身在农村,每天与群众打交道,干部的言行就是党的形象”这是宋支书的口头禅。他要求班子成员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坚持每周一“两委”班子集体学习,每月1日党员集中学习。学习由党员骨干轮流组织并讲党课,一系列以“为民务实清廉有为”为主题的学习教育使班子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空前加强。
    “咱们山区群众到镇上办事极不方便,如果村上能将群众要办的事收集并分类整理,定期到镇上集中去给帮忙办,那应该为群众省去好多麻烦”。宋支书和村两委成员多次调研探讨后,洛家村村干部周一集体办公,周二至周五轮流值班为群众代理服务办事的制度在全县率先实施。
    村民日子过好了,我们的工作才算没白做,这是宋支书及其团队成员的座右铭。在带领全村550户1858人致富奔小康的行程中,他将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到极致。
   8组村民刘正福是位残疾人,家中三人,老婆还瘫痪在床,负担极重。“刘正福富不了,我们的工作就没做好”,宋思敬在想尽办法援助刘家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刘正福种植中药材元胡,安排党员种植示范大户在播种、管理等环节手把手教他,并在每年的收获季节安排专人帮其插收晾晒。通过三年多的扶持,刘正福已成为村上的元胡种植把式,家中的经济条件发生了彻底变化。近年来,宋支书带领广大党员一对一扶持贫困户,像刘正福一样,受到扶持并彻底脱贫的农户达20余户。
    在带好班子、为民服好务的同时,宋思敬坚持在每年的党员大会上公开承诺给村民办三件实事。以前,村里的孩子都要到10多公里外上学,接送孩子的大都是留守老人,既不方便,也不安全。2008年,宋思敬向村民公开承诺开办幼儿园。随即他倡导党员干部捐款,并带头捐资5000元,在村委大院里办成了幼儿园,目前已有来自附近五个村的160余名学龄前儿童在这里免费享受了学前教育。
    近日,村里8名中青年积极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前不久召开的党员学习会上,二组71岁半身不遂的党员王正新还是像以前一样,坚持让妻子将他用轮椅推到会场,“党组织的会,我作为党员一定要来!”面对宋支书的好言相劝,他言辞坚定。如今的洛家村,党员已成为高尚、光荣、务实、清廉的代名词。
    “洛家村要富、要美,更要文明和谐,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目前,被评为2015年洋县十大党员标兵的宋思敬正在筹划评选表彰“五好家庭”,他对洛家村的美好未来信心十足。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