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治理良田沃土 助力农民增收
——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宝塔分局土地整理中心工作纪实
    宝塔区柳林镇南庄河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宝塔区蟠龙镇新沟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宝塔区冯庄乡蛇连沟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牌。
    宝塔区梁村乡郭家石畔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宝塔区贯屯贯屯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牌。
    宝塔区青化砭镇前丈子沟水毁项目的修复。

   本报记者 强晖 韩乐平 黄敏
    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宝塔分局土地整理中心担负着延安市宝塔区范围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重任。作为延安市唯一的一个区,宝塔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延安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宝塔区经济飞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占补平衡任务艰巨。多年来,整理中心严格把关,规范管理,实施“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在保证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同时,实现增加耕地面积和提升耕地质量的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市、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创新工作理念严格项目审查
    近年来,土地整理中心按照“在建一批项目,申报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的思路,稳步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心组织业务人员对全区拟申报符合立地条件的备选项目进行实地与现状图对照踏勘,精心挑选和组合最适合的地块,组建拟实施项目库。
    在审核中,主要审核四个方面:地类审核要符合新增耕地的规定;村委会和当地政府对项目的实施意见;新增耕地要达到40%以上;开发整理项目地块便于村民耕种和管理,对近水、近路、近村的项目优先考虑。2008年以来,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99个3.6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4万亩。
    坚持“五制”严把“五关”
    坚持“公告制、招标制、监理制、法人制、合同制”,参与工程建设的监管,保证各项工程的高标准建设。严把准入、运作、验收等“五大关口”。
    一是严格市场运作,公开招投标,把好施工队伍的准入关。坚持市场化运作,筛选优秀施工队伍,实行项目公开招投标,保证了阳光工程“阳光”操作。
    二是建立项目领导小组制度,及时调解矛盾,把好项目的协调关。每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均设有领导小组,由乡镇政府、村委会负责人、村民代表、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和整理中心负责人等人员组成,研究加强土地整理工作的政策措施;协调部门之间涉及
    土地整理工作的重大事项,督导土地整理项目规范、有序实施;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形成强有力的土地整理合力。
    三是科学调度,加强控管,把好时间进度关。根据本地特点,秋收后至开春播种前是实施土地开展整理项目的黄金期,为此,整理中心加大监管力度,抢抓工作进度,春夏对项目进行立项、勘测、设计、预算等,夏秋对项目进行评审和招标,秋冬对项目进行施工建设,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同时也不影响农民耕种。
    四是严格监管,规范程序,把好资金使用关。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程序。明确规定对工程质量不达标的、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予拨付工程款,并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五是实行四级会审,把好工程验收关。项目完工后,先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乡镇政府、村委会进行自查验收;自查验收后,由宝塔分局进行初验,对项目设计、面积、质量等进行全面验收;初验后报请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进行验收;最后报省国土资源厅进行整体验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整理中心所有已建和在建的工程全部合格,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项目区的老百姓多次自发地送来锦旗、牌匾表达感激之情。
    坚持统筹兼顾加强协调推进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把土地整理与农田水利建设、现代农业、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移民搬迁相结合,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整理综合效益。工程实施中,通过表土回填、堆肥及植物修复等方法,培肥土壤,使耕地质量得到提高。项目实施后,土地集中连片,便于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条件。
    根据综合测算,土地治理前亩产玉米平均800斤左右,治理后的玉米产量可以达到每亩1200斤左右,亩均增产400斤,实现让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使得耕地等级得到提高,耕作条件得到改善,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建立高素质队伍当好建设排头兵
    土地整理中心工作人员不足10名,但却承担着全区耕地占补平衡的重任,工作任务重、强度大,项目从申报到实施,都要坚持在第一线。中心工作人员为保障工程进度、质量,经常驻在工地,白天黑夜连轴转,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一年到头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就是脸朝图纸背朝天花板。不管是冰冻三尺的严冬,还是挥汗如雨的盛夏,他们一如既往,风雨无阻,凭着一颗对土地整理事业赤诚的心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去做精做细每一项目。真情付出必有丰硕回报,经过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土地整理项目从点到面,范围越来越广,投入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
    通过努力,近年来,土地整理形成了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重的局面;工作方式实现了无序、无稳定投入到规范有序、有比较稳定投入的转变;建设内容实现了单一的平整土地、耕地开发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转变,赢得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