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旬邑七旬老人忙致富
本报讯(吴芳莲 报道)“我们也想靠自己的双手,换几个零花钱……”6月13日在旬阳县,七十多岁的张大妈,戴着老花镜,边忙活手里的针线活,边招呼前来的客人。
像张大妈一样边摆摊卖香包边现场缝制的有十几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她们一大早就来到南大街上,架摊上挂着五颜六色的香包,有十二生肖、香囊、荷包、中国结、鱼……不同颜色的碎布在老人手中变化成了形态各异、寓意深刻的挂件。
“我们不想托儿女的后腿,平时做的都被手工艺品店的人收走了,端午节在大街上根据大家的喜好做。”刘大妈高兴地摆弄着地摊上的香包。
儿孙满堂,又有国家的养老补贴,但这些老人没有就此闲下来。她们凭借往日积累的针线活功夫,瞅准市场需求,做起了剪纸、刺绣、针织等手工艺品。
“你别小瞧她们一针一线做的这些小东西,一年四季供不应求,一个端午节轻轻松松赚个3000多元不成问题。”刘大爷边给老伴开饭盒边嘱咐:“今天媳妇给你做的是手工臊子面。”
像张大妈一样边摆摊卖香包边现场缝制的有十几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她们一大早就来到南大街上,架摊上挂着五颜六色的香包,有十二生肖、香囊、荷包、中国结、鱼……不同颜色的碎布在老人手中变化成了形态各异、寓意深刻的挂件。
“我们不想托儿女的后腿,平时做的都被手工艺品店的人收走了,端午节在大街上根据大家的喜好做。”刘大妈高兴地摆弄着地摊上的香包。
儿孙满堂,又有国家的养老补贴,但这些老人没有就此闲下来。她们凭借往日积累的针线活功夫,瞅准市场需求,做起了剪纸、刺绣、针织等手工艺品。
“你别小瞧她们一针一线做的这些小东西,一年四季供不应求,一个端午节轻轻松松赚个3000多元不成问题。”刘大爷边给老伴开饭盒边嘱咐:“今天媳妇给你做的是手工臊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