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一个成功的范例
通讯员 郭夏季 樊菊荣
    洛南县景村镇王村一组今年31岁的杨丽斌,独辟蹊径规模化养殖野鸡,走出了一条平坦宽阔的养殖致富之路。我们去拜访他时,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史。
    从外出打工到回家创业
    2010年的一天,在外打工的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饭馆吃饭,看见饭馆老板花45元从一个猎人手里买了一只死野鸡。这一幕让他怦然心动,他想,一只死野鸡都能卖这么好的价钱,如果回家养野鸡,岂不是很快就能脱贫致富了吗?经过一番思虑,最终他决定回家养野鸡。第二天,他便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回到家里,他买书籍、查资料,买材料、建鸡舍,一番折腾,初步具备了养野鸡的基本条件。但鸡苗从哪里来?几经打听,才得知户县有出售野鸡苗的。他便将妻子养的两头大肥猪卖了,勉强凑齐了2000元钱。他怀揣着2000元钱赶赴户县,一边考察学习,一边选购鸡苗。5天后,他从户县带回来了100只野雏鸡。
    望着眼前的这一个个活泼可爱的毛茸茸的小生命,他激动得一连好几夜都睡不着觉。他把雏鸡放养在简陋的鸡舍里,既喂各种饲料,也喂五谷杂粮,但由于缺乏饲养经验,雏鸡不是生病,就是被老鼠咬死,被松鼠拉走,养到最后,只剩下了5只成鸡。妻子辛苦忙碌了大半年才赚得的2000元钱,就这样打了水漂,村里的乡亲们都讥笑他傻,他的事也成为全村人茶余饭后谈笑的焦点。
    东山再起收获第一桶金
    一天,一个专门收购各种野生动物的商贩上门来,想以每只65元的价格买下他仅存的5只野鸡。细心的他打听到外地吃野味的人越来越多,经营野味的酒店生意也越来越火,对野鸡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他便无论如何也不肯卖掉这5只野鸡了。他发现野鸡的抗病能力还是特别强的,而且玉米、饲料、麸子、米糠、青草啥都吃,市场前景又特别看好,只要能掌握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吃一堑长一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不愿服输的杨丽斌果断地从银行贷款8万元,大批量购进野鸡苗。他在书店买书籍、网上查资料、电话里咨询、心里苦琢磨、行动上探索,精心进行科学饲养,结果,野鸡的成活率竟出乎意料地高达98%。当年成鸡一上市,就被各地客商蜂拥上门抢购一空,他不但收回了投资成本,还净赚了2万多元。就这样杨丽斌收获了他艰苦创业的“第一桶金”。
    由于野鸡交易市场非常火爆,效益连年翻番,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苦心经营,杨丽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养野鸡经验。原先几间简陋的鸡舍,已无法适应不断扩大的养殖规模,在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他没日没夜地玩命干了3个月,将养殖场从室内移到了室外,鸡舍面积从原来的100平方米扩大到1000平方米,野鸡饲养量也从原来的几百只扩大到上千只。
    精诚创业终圆致富梦
    就在养殖事业风雨飘摇之际,他却出人意料地毅然决定贷款10万元,重整旗鼓、东山再起。虽然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可他却早已铁下了一条心,不把野鸡养成、不把事业干成,誓不放手、誓不罢休。
    压力变成动力,动力催人奋进。从此,他更加刻苦地钻研学习饲养知识和技术,超负荷、超强度地劳动,买料、喂养、防疫、打扫卫生、联系客户、开拓业务,夫妻二人齐心协力,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艰难地恢复着养殖规模。苦心人,天不负。到当年年底,野鸡价格每只暴涨几十元,最高的时候,卖价竟达近百元。他抓住良机,一下子就销售了1000多只,收入高达10多万元。
    经过4年多的摸爬滚打、探索实践、苦心经营,他成了远近闻名的野鸡养殖专业户、科技明星户和致富能人,过上了令乡邻们羡慕的殷实幸福的好日子。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