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秸秆禁烧:重“堵”更应重“疏”
眼下又到了夏收时节,秸秆禁烧又成为各大媒体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众所周知,焚烧秸秆既会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也容易引发火灾。说起秸秆焚烧,毫无疑问答案是“应该禁”。许多农民也都知道这个道理,但他们为何还“明知故烧”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机械化的广泛普及,牲畜数量大量减少,秸秆转化为饲料的需求大幅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耕地种田的活儿一般由留守老人打理,收割后的小麦秸秆回收费力费时难度大,且回收了也没有多大用处,因此,许多群众还是觉得“一烧了之”方便省事。
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为了杜绝秸秆禁烧,鼓励农民采取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然而这种方式不但需要农民多掏钱,而且这样的农机目前在农村数量也不多,农忙时广大农民基本上都等不起。确实有一部分农民试过“秸秆还田”,但因为麦秸秆蜡质较重,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秸秆还田后若没有降雨,入土后无法及时腐烂分解,不但不能成为肥料,反而给后续作物管理造成障碍。因此,许多农民受从众心理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禁烧持观望和抵触的态度。所以,每到夏收时节,尽管各地对禁止秸秆焚烧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但焚烧秸秆的现象仍屡有发生。
为此,笔者认为,秸秆禁烧应重“堵”,更应重“疏”,光“堵”不“疏”,不能真正解决秸秆禁烧的问题。一个是要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落实专项补贴,在秸秆回收或秸秆还田上给予合理奖补,给予农户一定的经济补助,使农民觉得收集秸秆或者秸秆还田有利可图,也自然就“不愿烧、不想烧”。另一个是要变废为宝。各级政府要在秸秆变废为宝上做文章,寻找到一个长远解决秸秆禁烧的好的办法。比如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打造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共同参与到秸秆高效处理、高效利用的行动上来,从而把人见人嫌的农作物秸秆真正变为社会发展急需的肥料、饲料、燃料、食用菌基料、造纸原料等,只有这样基本上就可以解决秸秆的问题了。但这些还需政府部门大力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再则,就是加大宣传力度。要大力宣传秸秆焚烧的害处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教育和引导农民合理利用秸秆,从根本上杜绝秸秆焚烧。
众所周知,焚烧秸秆既会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也容易引发火灾。说起秸秆焚烧,毫无疑问答案是“应该禁”。许多农民也都知道这个道理,但他们为何还“明知故烧”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机械化的广泛普及,牲畜数量大量减少,秸秆转化为饲料的需求大幅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耕地种田的活儿一般由留守老人打理,收割后的小麦秸秆回收费力费时难度大,且回收了也没有多大用处,因此,许多群众还是觉得“一烧了之”方便省事。
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为了杜绝秸秆禁烧,鼓励农民采取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然而这种方式不但需要农民多掏钱,而且这样的农机目前在农村数量也不多,农忙时广大农民基本上都等不起。确实有一部分农民试过“秸秆还田”,但因为麦秸秆蜡质较重,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秸秆还田后若没有降雨,入土后无法及时腐烂分解,不但不能成为肥料,反而给后续作物管理造成障碍。因此,许多农民受从众心理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禁烧持观望和抵触的态度。所以,每到夏收时节,尽管各地对禁止秸秆焚烧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但焚烧秸秆的现象仍屡有发生。
为此,笔者认为,秸秆禁烧应重“堵”,更应重“疏”,光“堵”不“疏”,不能真正解决秸秆禁烧的问题。一个是要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落实专项补贴,在秸秆回收或秸秆还田上给予合理奖补,给予农户一定的经济补助,使农民觉得收集秸秆或者秸秆还田有利可图,也自然就“不愿烧、不想烧”。另一个是要变废为宝。各级政府要在秸秆变废为宝上做文章,寻找到一个长远解决秸秆禁烧的好的办法。比如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打造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共同参与到秸秆高效处理、高效利用的行动上来,从而把人见人嫌的农作物秸秆真正变为社会发展急需的肥料、饲料、燃料、食用菌基料、造纸原料等,只有这样基本上就可以解决秸秆的问题了。但这些还需政府部门大力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再则,就是加大宣传力度。要大力宣传秸秆焚烧的害处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教育和引导农民合理利用秸秆,从根本上杜绝秸秆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