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扬场


扬场是小麦产区夏收时节一个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活,就是在麦场把小麦碾打后,小麦颗和碎麦草混在一起,利用风力的作用,把小麦颗从麦草中分离出来。
夏收时节,小麦收到麦场后,早上开始晾晒,等到下午两点左右开始碾打,扬场的时间也就到了下午。扬场时首先要看风向,扬场人站在下风口的侧面,逆风扬向斜上方,小麦颗较重,落在一堆,麦草轻就顺风吹走。扬场最少需要两个人,一个人用木锨扬,一个人用扫帚扫落在麦堆上吹不走的麦秸秆。
扬场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技术要求较高,用力要均匀,方向要一致,每锨的高低要根据风力的大小而定,风大扬得低,风小就扬得高,扬场的技术关键在“扬”,核心在“落”,也就是要扬起、扬开,在空中就像打开的扇子,落在麦场形成纺锤形,这样才能把麦草吹走。有的人在农村干了一辈子也不会扬场,甚至扬不干净,麦草会带走许多小麦颗。
大锅饭时期,生产队扬场往往是好几个人一字排开,同时扬,那种场面很是壮观,家庭承包责任制后,一般都是一个人扬场,有时邻居也来帮忙,但是人数不是很多。我家主要是父亲扬场,我长大后,也跟父亲学习,开始掌握不住要领,常常把小麦扬在了麦草里,害得父亲要重复劳动,心里很是惭愧。几年后,我一个人能独立扬场,减轻了父亲的劳动。
如果下午没有风就要在麦场等,经常睡在麦场,扬场最怕风向不顺的天气,扬同样数量的小麦劳动时间会比平时延长许多。碰到下雨天,用麦草盖住麦堆,等雨停了以后再扬,如果实在没有风,就会架起风扇。小麦扬出来后,晾晒在麦场,一般天气好三四天就能装瓮入库,每到那个时候,母亲怕有人偷麦子,晚上让我睡在麦场里的架子车上,其实进入熟睡的我就是做个样子,把我偷了都不会醒来,现在想起来都感觉好笑。
近多年,农村开始使用了联合收割机,在地里就成了净颗子,根本不需要再扬场了。也就是说,昔日扬场的场面永远留在了记忆之中,再好的扬场技术也失去了用处。我心里没有失落感,反而感到十分的高兴和欣慰,这是社会进步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