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本报靖边县东坑镇采访基地成立














本报记者 鱼玉军 邵林喜 张海明 文/图
塞上风景美如画,盛夏三农喜事多。6月12日,陕西农村报在靖边县东坑镇举行记者采访基地授牌仪式。这是本报在落实中宣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精神过程中设立的第15个采访基地,也是本报与靖边县深入合作,坚持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靖边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秉禄、靖边县政府副县长刘波、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主任、东坑镇党委书记王永斌、陕西农村报社长兼总编辑焦永兴、副社长唐俊博、副总编张国政、副社长兼陕西农村网总编辑吴武刚、副总编王永兴、姚骏骊等领导出席仪式。靖边现代农业园区企业代表、东坑镇政府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全体镇干部、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等100多人参加。
东坑镇位于靖边县城西22公里处,现有19个行政村,202个村民小组,总土地面积522平方公里,农业人口5.2万人。近年来,东坑镇依托良好的现代农业基础,现代农业和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被确立为省级重点示范镇和国家级重点示范镇。目前,东坑镇已形成14.9万亩高标准果蔬基地和1.2万亩棚栽基地,全镇登记的农业合作组织87家,农业经济人694人,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2007年以来,东坑镇先后创马铃薯、玉米等全国单产纪录八项,镇党委政府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各级各类殊荣80余项,东坑镇“抓党建,促发展”模式于2010年被榆林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东坑模式”在全市推广学习。
东坑镇也是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所在地,园区管委会于东坑镇政府合署办公。园区规划“一区两园”,占地1万亩,目前已引进企业16家,引资5.2亿元。东坑镇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优质设施果蔬的建设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授牌仪式由东坑镇镇长张浩主持,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主任、东坑镇党委书记王永斌致辞,本报副社长唐俊博宣读基地成立文件,副总编姚骏骊宣读报社决定:聘用东坑镇党委书记王永斌为采访基地政治委员,任命本报榆林报道组组长鱼玉军为采访基地主任,本报副社长、陕西农村网总编辑吴武刚颁发聘书;本报副总编辑王永兴授牌,靖边县政府副县长刘波向基地主任鱼玉军授旗;基地政治委员、主任做了表态发言;副总编张国政就本报对稿件的要求及设立采访基地的意义、采访基地的责任等做了介绍。
王永斌在致辞中说道,陕西农村报东坑镇记者采访基地的成立,是东坑镇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他希望今后媒体与镇党委政府以采访基地为平台,以服务三农工作为己任,大力宣传报道东坑镇和现代农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亮点和有力举措。王永斌说,三农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理解、支持,因此对于东坑镇这次与陕西农村报社的合作,他满怀期望。
在授牌仪式上,靖边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贺秉禄要求,东坑镇党委、政府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建立良好的平台,通过对东坑镇和农业园区的新闻宣传报道,以点带面地展示全县的工作亮点。要引领新闻导向,要善于与基地主任进行沟通,并通过他们加强与陕西农村报及其他媒体的协调与联系,确保东坑镇的新闻宣传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同时要珍惜这个平台,不能因为领导班子的变动,而使这个基地流于形式。谁担任党委书记,谁就是第一责任人,要确保基地的正常运转,要让基地采写出的各类新闻稿件源源不断地见诸报端。
本报社长兼总编辑焦永兴介绍了陕西农村报的历史和现状,对记者采访基地提出要求。焦永兴说,《陕西农村报》是陕西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一份历史悠久的报纸,是陕西日报农村版,是陕西省委指导农村工作的党报。自1953年创刊以来,《陕西农村报》始终与全省三农工作紧密相连。他要求驻地记者在基地政治委员的指导下,深入全镇,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将东坑镇的经验、做法、问题、困惑等整理出来,写出鲜活的、生动的、有深度的,有力度的新闻稿件。
焦永兴希望双方以此为纽带,加强陕西农村报与东坑镇的合作联系,频繁沟通往来,互相支持配合,将这个采访基地的品牌树立起来,将阵地巩固起来,确保基地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长期性。
现代农业看陕北,陕北农业看东坑。近年來,东坑镇现代农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初具规模、影响深远。当天上午,在靖边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秉禄、靖边县副县长刘波、东坑镇镇长张浩等陪同下,与会领导及媒体记者还对益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陆家山葡萄生产基地、万科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杏鲍菇生产基地、毛瑶村万亩樟子松生态园进行了调研和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