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昔日桃花谷 如今不一般
丹凤县倾力打造生态水保示范园

    本报讯(记者 张泰东)6月8日记者了解到,丹凤县借势国家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机遇,开展山、水、林、草、田、园、路、村综合治理,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昔日的桃花谷如今已经变成集高效农业示范、生态清洁能源应用示范、产业开发、宣传培训、监测研究、成果展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桃花谷地处丹江冲积阶地和两条支沟形成的洪积扇上,土质疏松,区域开发活动形成的高边坡多,塌岸、滑坡、崩塌、泥石流时有发生。
    如何使荒山野谷的桃花谷变为人间的“桃花源”,2011年5月,省水保局召开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生态示范园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专题会议后,丹凤县按照“水保生态、科技示范、治理污染、休闲旅游”思路,突出人与自然和谐、人水和谐的生态理念,聘请西安、北京知名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共商桃花谷综合治理的方案,依靠科技,突出示范,着力打造生态清洁环保新亮点。
    该县首先在园区沟道的上下游、支毛沟、主沟道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布局各类措施。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坡面,建立了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覆盖,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立体防护和科技示范工程。其次进行了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对造林地块采取喷洒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在栽植和管护中,只使用农家肥、有机肥,利用黄腐酸抗旱剂和液肥每年进行三个轮次叶面喷肥,施用羊粪、鸡粪150吨;与所在镇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流域内设放了36个垃圾收集箱,配备了6名专职保洁员,进行划段包干管理;为了解决流域内居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采用了浪潮公司的专利技术,污水不仅仅经过发酵、降解、沉淀、过滤的滤渗床工艺处理,还增加了生物吸收流程,在过滤、出水展示区栽种了鸾尾、浮萍,投放鱼类,这些生物能够有效吸收有害物质,达到充分净化水质的目的。第三重点开展重力侵蚀治理和人为活动造成流失治理示范。针对桃花谷地处丹江冲积阶地和两条支沟形成的洪积扇上,土质疏松,区域开发活动形成的高边坡多,塌岸、滑坡、崩塌、泥石流时有发生,对高边坡采取了卸荷、拦挡墙、排水、锚固和植物覆盖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理。在治理较大范围的边坡时,采取PP生态袋砌磊、铺挂三维网、包塑镀锌铁丝网,喷播植物和直接整理喷播植物相结合,既预防侵蚀发生,又形成绿色生态屏障。大规模使用喷播技术,开展了水保生态边坡治理的先例。四是发展高效示范农业,带动休闲旅游;修建了一处跨流域调水工程,开展滴灌、喷灌和管道灌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了年产80万公斤的经济果园。五是开展文明工地创佳评差竞赛活动,边治理,边保护,妥善处理施工弃物,及时做好作业面的清理保护,不形成新的污染和破坏。从2011年至今,治理水土流失治理21平方公里,完成各类工程13类52个项目。通过生态清洁型项目的实施,昔日的荒山野谷,如今已经变为人们休闲旅游观光的乐园,2014年旅游观光人数突破10万人次。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