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乾县果业富百姓
张高峰 本报记者 黄河
   6月4日,记者从乾县统计局发布的果业监测报告中看到:在苹果效益提升的刺激下,果农对果业发展充满信心,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果园管理更加精细,施肥、喷药、套袋及时到位,果树直接生产费亩均投入754.29元。
    多年来,乾县创出了果业发展的两块“金字招牌”,一个是乾县10万亩现代果业绿色长廊,另一个是在北部旱腰带地区正在建设的10万亩双矮苹果产业园区。其实,乾县果农的信心更多的是源于果业发展的两块“金字招牌”。
    据悉,从2010年开始,该县就依托国家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苹果产业项目,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用三年时间在漠谷河以西至乾扶交界以东,沿209省道在漠西、新阳、周城、临平四个镇、社区的22个行政村,建设“中国乾县10万亩现代果业绿色长廊”,打造果业“金字招牌”。
    “绿色长廊”建设每年投资3000多万元,重点推广“灯、板、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果、畜、沼生态模式,推广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推动全县西部果业产区向标准化有机苹果生产发展。
    同时,近两年乾县大力发展有机苹果和富硒苹果,注册了“乾州富硒”品牌,带动了现代果业大发展。据抽样检测,乾县富硒苹果的硒含量是一般苹果的30~60倍,是目前全国硒元素含量较高的苹果。乾县万亩富硒苹果让果农比种植普通苹果年均多收入2000多万元。
    大力发展双矮苹果,被称为果业发展的“乾县模式”。近年来,乾县把双矮苹果发展作为旱腰带地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以梁山镇、阳峪镇为核心区种植双矮苹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旱腰带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趟出一条新路子。目前,全县已经发展双矮苹果2.2万亩。
    梁山镇官地村是千亩双矮苹果示范基地,经过七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全村6年以上树龄亩产量平均在6000斤以上,亩产值可达到2.7万元,最高可达到1万斤,产值4.5万元左右。双矮苹果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旱腰带地区群众发展双矮苹果的积极性。“乾县计划用5-8年时间,建成10万亩双矮苹果产业园区,打造陕西矮砧果业升级版。”果业局黄志德局长说。
    果业“金字招牌”赢得的是市场的青睐,为果农带来底气和信心,促进了果农增收、产业升级,更滋润了果农的辛福生活!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