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驻村干部更要“助村”
5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了52岁的河北石家庄市纪委干部陈建明,在担任万里村驻村工作组组长、村支部第一书记期间,走进基层、贴近群众、积极作为,使落后村的道路、环境及经济状况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带队入驻一年多,方里村成了“河北省美丽乡村”,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老陈”,还被评为“感动省城十大人物”。
“老陈”的典型事迹之所以“感动”众乡亲,是因为他真正做到了把“驻村”的实心沉下去,把“助村”的实事干出来,发挥了一个驻村干部更要“助村”的实际意义和关键职责。
驻村干部,是为指导基层一线工作,由机关干部挂职到村(社区)指导工作的一种模式。在很多乡镇,优选机关干部当驻村干部,也成为一种常态。然而,一些地方却存在许多驻村干部一年到头也难以到村几次,大学生村官更多在乡镇办公室上班;有的驻村干部,一年中只是蜻蜓点水式偶尔入村,与村干部打个照面就返回;有的老百姓连驻村干部是谁,哪个单位派来的都不知道。驻村干部俨然成了政府机关与村的“联络员”、“传话筒”,有事就下去“打一头”,没事便待在机关办公室,群众对此广为诟病。
驻村干部不但是农村实情的调查员、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的调解员,更重要的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办事员。现阶段,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覆盖了不少地方,为此,中央做出了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工作安排,这是对驻村干部的进一步强化,目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帮助解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帮助群众精准脱贫等,成为今后驻村干部的重要任务;干部“驻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在于“助村”,实现群众和基层的新跨越。
驻村干部只要“接地气”,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得到百姓的拥护;驻村干部只要贴心为民,务实为民,才能为“助村”工作出一份力。“沉得下、待得住、干得好、担得起”,成为当前驻村干部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赶考”路上的多选题,也成为测评考核驻村干部的依据。
当好驻村干部要把“助”字摆在首位,评价一个驻村干部是否合格,就要看他是否真正“助村”。助村发展经济、助村改善环境、助村脱贫致富……无论助哪一项都是老百姓的功臣,也是合格的驻村干部,必定会像“老陈”那样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当然,各地要出台驻村工作激励措施,对驻村期间“助村”有为、群众满意,组织测评考核“优秀”的干部,要在领导干部岗位上提拔或重用,这样可激励他们在驻村工作中干出成绩,造福百姓。
“老陈”的典型事迹之所以“感动”众乡亲,是因为他真正做到了把“驻村”的实心沉下去,把“助村”的实事干出来,发挥了一个驻村干部更要“助村”的实际意义和关键职责。
驻村干部,是为指导基层一线工作,由机关干部挂职到村(社区)指导工作的一种模式。在很多乡镇,优选机关干部当驻村干部,也成为一种常态。然而,一些地方却存在许多驻村干部一年到头也难以到村几次,大学生村官更多在乡镇办公室上班;有的驻村干部,一年中只是蜻蜓点水式偶尔入村,与村干部打个照面就返回;有的老百姓连驻村干部是谁,哪个单位派来的都不知道。驻村干部俨然成了政府机关与村的“联络员”、“传话筒”,有事就下去“打一头”,没事便待在机关办公室,群众对此广为诟病。
驻村干部不但是农村实情的调查员、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的调解员,更重要的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办事员。现阶段,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覆盖了不少地方,为此,中央做出了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工作安排,这是对驻村干部的进一步强化,目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帮助解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帮助群众精准脱贫等,成为今后驻村干部的重要任务;干部“驻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在于“助村”,实现群众和基层的新跨越。
驻村干部只要“接地气”,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得到百姓的拥护;驻村干部只要贴心为民,务实为民,才能为“助村”工作出一份力。“沉得下、待得住、干得好、担得起”,成为当前驻村干部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赶考”路上的多选题,也成为测评考核驻村干部的依据。
当好驻村干部要把“助”字摆在首位,评价一个驻村干部是否合格,就要看他是否真正“助村”。助村发展经济、助村改善环境、助村脱贫致富……无论助哪一项都是老百姓的功臣,也是合格的驻村干部,必定会像“老陈”那样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当然,各地要出台驻村工作激励措施,对驻村期间“助村”有为、群众满意,组织测评考核“优秀”的干部,要在领导干部岗位上提拔或重用,这样可激励他们在驻村工作中干出成绩,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