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桑果熟了 果农美了
——周至环山果桑专业合作社助力社员致富侧记
    黑玛瑙般的桑果惹人垂涎欲滴。
    当地妇女在采摘成熟的桑葚。
    西安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杨振堂(右一)在桑果基地。

    本报记者 尚鸿珠 文/图
    5月30日,记者在秦岭北麓周至县马召镇辛口村大片的桑果基地却看到,种植桑果的果农,在淹没人体的桑树林里忙碌穿梭采摘桑果,个个手指头被成熟的桑葚染得黑乎乎,笑容却不时展现在脸上。再看即兴而至的游客,也是手黑牙白嘴唇黑,相互打趣笑哈哈。
    在辛口村村民乔彦文家的桑果园子地头,记者看到一辆农用三轮车上装满盛放桑葚的塑料筐。乔彦文的儿子正在称重,而乔彦文的老伴和雇来帮忙采摘桑果的妇女们把一篮一篮刚刚采摘的桑果从地里往这里集中。老乔告诉记者,他家种了5亩果桑,2014年收获桑果16000多斤,合作社按照每斤2元订单价格收购,他当年的收入是3.3万多元。桑果的采摘期长达40天左右,看着两厘米长成熟的黑玛瑙般肥硕的桑果,乔彦文说今年预计产量还会高于去年。因为是订单收购,社员们尽心尽力只管作务桑果,销售的事情,有合作社包销。
    辛口村党支部书记曾素敏、村主任何海朝说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专家的支持和合作社这个平台。记者了解到,周至环山果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9月,目前有社员600多户。主要开展果桑、柿子、李子、猕猴桃等水果的种植、收购、销售,并开展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
    技术专家、合作社常务副理事长翟长生的专业背景也助力于果农的丰收。翟长生1954年生,进修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园艺专业,长期致力于果桑的种植和销售,尤其是对用生物办法防治果树病虫害有独到见解,在栽植绿色有机果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告诉记者,秦岭北坡沿山一带昼夜温差大,果品品质高。测试结果表明,当地沿山果桑的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含铁量、含糖量均高于我省其他地区。同时桑果也是一个极具耐寒、耐旱、药食同源的保健型果树品种,非常适合周至县沿山一带规模化发展。为此,合作社成立后,首先提出免费为社员提供优质桑树树苗,义务为社员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并对有机作务生产的桑果全部包销。当地群众纷纷响应入社。目前,在周至县果业局的支持下,合作社社员遍及秦岭北麓区域周至、眉县四个乡镇六个自然村。三年后,合作社发展绿色有机种植果桑的面积可超越10000亩。
    周至环山果桑合作社发展果桑种植,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农科院校”的模式,加强科学作务、科学管理,对社员实行无风险订单收购果桑,将沿山一带果农带上生产优质果品的科技之路,在提高科学种植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广大果农作务水平,为果农生产优质有机无公害果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