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美丽的花园乡村
本报记者 赵丽辉
彬县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启动以来,始终坚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建设“美丽彬县、花园彬县、和谐彬县”的切入点,大力推行农村环境城市化管理模式,不断强化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群众健康文明生活理念不断增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
在生活垃圾处置上。该县在项目区全面推行“专桶专车存放,专人清扫保洁,定时收集转运,专用场地填埋”模式,并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农村城市化管理机制。
该县成立乡镇环卫站、各村有专职保洁员,按照乡镇主导,村组主管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镇村集中开展全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组织环卫工人定期打扫保洁、运用垃圾转运车收集转运、固定场所填埋垃圾,实现了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置。
该县通过2年的示范工作,基本建成城乡全覆盖的环卫网络,实现环卫队伍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作业精细化、机制长效化。
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动员群众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主动利用建成的污水管网解决污水排放问题,以往农村“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
据记者了解,该县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项目区居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6%,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
在饮用水源保护方面。据介绍,该县把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首要工作,将已建成的水塔、机井、泉眼等项目交由镇政府进行管理,村委会安排至少一人对水源地进行定期巡视,同时公布监督管理电话,并张贴制度、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治理,项目区居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6%。
在生态建设方面。从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绿化入手,开展“森林围城”和“城乡园林化”工程,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同时,该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所辖13个镇均为生态镇,其中10个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2个为市级生态镇,1个已通过省级示范镇现场核查。
彬县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启动以来,始终坚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建设“美丽彬县、花园彬县、和谐彬县”的切入点,大力推行农村环境城市化管理模式,不断强化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群众健康文明生活理念不断增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
在生活垃圾处置上。该县在项目区全面推行“专桶专车存放,专人清扫保洁,定时收集转运,专用场地填埋”模式,并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农村城市化管理机制。
该县成立乡镇环卫站、各村有专职保洁员,按照乡镇主导,村组主管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镇村集中开展全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组织环卫工人定期打扫保洁、运用垃圾转运车收集转运、固定场所填埋垃圾,实现了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置。
该县通过2年的示范工作,基本建成城乡全覆盖的环卫网络,实现环卫队伍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作业精细化、机制长效化。
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动员群众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主动利用建成的污水管网解决污水排放问题,以往农村“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
据记者了解,该县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项目区居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6%,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
在饮用水源保护方面。据介绍,该县把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首要工作,将已建成的水塔、机井、泉眼等项目交由镇政府进行管理,村委会安排至少一人对水源地进行定期巡视,同时公布监督管理电话,并张贴制度、规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治理,项目区居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6%。
在生态建设方面。从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绿化入手,开展“森林围城”和“城乡园林化”工程,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同时,该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所辖13个镇均为生态镇,其中10个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2个为市级生态镇,1个已通过省级示范镇现场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