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富县
千万元专项资金让果农受益
    本报讯(通讯员 辛文静)5月5日,行走在富县北道德塬上,果园里一派繁忙景象,满眼都是果农在疏果、栽防雹杆、拉网子、打药的身影……
    特别值得高兴的是,自去年冬季以来,在北道德乡集中实施搭建8000~10000亩的果树防雹网,网子全部免费。上高池村村民程龙喜家有20亩果园,他说:“网子不要钱,乘着这么好的政策,准备全部上防雹网,这下可给我省了不少钱。”
    同样高兴的还有羊泉镇清涧村的郭邦来,自家的果树挖改倒一大片,他却喜笑颜开:“挖改了好,树的空隙大,光照强,效益比原来好多了。最主要的是挖改我们啥都不用干,乡上给果农帮忙挖改,1亩地还给补贴1方羊粪,多好的事呀!”
    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使果农的干劲更大。系列惠农政策不乏中省专项资金持续长效发力,自2012年以来,连续三年由300万元、7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000万元。“如何使中省专项资金用到刀刃上,如何使数千果农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效”,富县在全县实施了11600亩标准化示范园,每个乡镇建立百亩连片高标准示范园,主要实施防雹网、生草覆盖、黑色地膜等技术,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农资配送、果品销售等服务。狠抓果园密度,大力实施果树间伐。在此基础上,该县还通过整合县、乡及涉农单位资金1834万元,自筹用于果实套袋、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精细化修剪等的资金3036万元,全面落实精细修剪、秋施基肥、疏花疏果、强拉枝等技术,有效降低了果树密度,解决了果树的通风透光问题。落实“灯、板、带”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悬挂捕食螨、诱虫板等,全年喷药次数减少2~3次,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按照“果、畜、沼、水、草”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播种三叶草和油菜,落实生草覆盖技术,又助推了果业生产提质增效,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