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情醉旧书乐陶陶
人常说,书非借不能读。但爱书之人见到喜爱的书,总想将其据为己有,哪怕家中那原本不大的书架早已是满满当当。奈何往往想要买书之时,又感到手头拮据,琳琅满目的新书虽然诱人,但不菲的定价不免令人望而却步,即使咬牙省下几包烟钱,也买不下一两本。钱少书贵似乎已成为爱书一族的同感,所幸各地或多或少都还有旧书店存在,可以让囊中羞涩的爱书人圆了买书、藏书之梦。
旧书便宜,薄点儿的三五块,厚点的也就七八块,三、五十元就能提回一大摞。有时运气好,遇到为人爽快的老板,还能讨价还价、买厚搭薄,于是每每从旧书堆中买到一两本好书,就如同捡了个宝贝,一路窃喜回家。
要想在旧书堆中淘得“宝贝”,就必须具备一双慧眼。小小的旧书店里黑乎乎的,不同年代、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书鱼龙混杂地堆放着,良莠掺杂、废中藏宝。买书人一站到书架前,眼睛就成了雷达扫描仪,一行一行瞄过书脊,同时脑子里要迅速作出判断,给这些旧书分出等级。但凡一眼挑中,就下定决心要买的书,要么是书的内容正和自己近期研读的方向吻合,要么是书的版本珍贵失之难觅,要么是书的前主在书中留下了珍贵的学习笔记。我曾花1元钱淘得一本竖行排印、带有批注、仅缺封底的《唐诗三百首注疏》。《唐诗三百首》虽是常见之书,各种新旧版本不下百种,但夹批印有历代诗家对入册唐诗的点评注疏的版本并不多见,所以我对此书特别珍爱。
能让原本属于不同地方、不同主人的“姊妹篇”或一套书的不同几册久别重逢、再度聚首,是淘旧书的最大乐事。一次,我淘得一本1984年出版的写诗圣杜甫的长篇历史小说《草堂春秋》。粗读《后记》才知,作者还写了一本有关诗仙李白的“姊妹篇”——《醉卧长安》。为找到这本从未谋面的《醉卧长安》,我翻遍了书店的每一本旧书,可最终带回家的仍只是一本孤零零的《草堂春秋》。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寻购《醉卧长安》成了我逛旧书店的主要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的一天,我到外地出差,路过一个旧书摊时,本能地向那些旧书多看了几眼,这一看不打紧,“醉卧长安”几个字赫然入眼。刹那间,有缘千里能相会、“姊妹”最终得团聚的喜悦让我如获至宝、异常兴奋。从此,“诗仙”和“诗圣”珠联璧合地挤在了我那个小书架。
淘旧书的乐趣,远不仅此。旧书多多少少会留下主人的印记,在留有前人署名和印章的地方,虔诚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盖上自己的印章,不仅是继承这本旧书,更是对文化精神一种传承延续。前不久我买回的那本1983年出版的《奇联妙对故事》中,就夹着一张薄而发黄的纸片,打开一看赫然是此书第一位主人1983年5月参加招干考试的成绩单,虽然时隔近30年,但夹在书中保存良好,人事部门的大红印章依然鲜艳如新。除此而外,粮票、邮票、布票、邮票、盐票等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在我淘来的旧书中更是屡有发现。这些东西虽都已是废纸旧物,但却饱含着岁月沧桑和时代印记,加之又和一本本颠沛流离、屡次转手的旧书紧紧相依,他们所承载着的特殊文化印记,不得不让人对他倍加珍视。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思想深邃,文字优美,传承优秀文化的旧书,不会因时间流逝和纸张变黄而失去其固有的知识养分和阅读价值。这些镌刻着岁月印痕散发着文化清香的旧书,在履行净化读者思想、滋润读者心田的使命中,并不比装帧精美的时尚新书逊色多少。
旧书便宜,薄点儿的三五块,厚点的也就七八块,三、五十元就能提回一大摞。有时运气好,遇到为人爽快的老板,还能讨价还价、买厚搭薄,于是每每从旧书堆中买到一两本好书,就如同捡了个宝贝,一路窃喜回家。
要想在旧书堆中淘得“宝贝”,就必须具备一双慧眼。小小的旧书店里黑乎乎的,不同年代、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书鱼龙混杂地堆放着,良莠掺杂、废中藏宝。买书人一站到书架前,眼睛就成了雷达扫描仪,一行一行瞄过书脊,同时脑子里要迅速作出判断,给这些旧书分出等级。但凡一眼挑中,就下定决心要买的书,要么是书的内容正和自己近期研读的方向吻合,要么是书的版本珍贵失之难觅,要么是书的前主在书中留下了珍贵的学习笔记。我曾花1元钱淘得一本竖行排印、带有批注、仅缺封底的《唐诗三百首注疏》。《唐诗三百首》虽是常见之书,各种新旧版本不下百种,但夹批印有历代诗家对入册唐诗的点评注疏的版本并不多见,所以我对此书特别珍爱。
能让原本属于不同地方、不同主人的“姊妹篇”或一套书的不同几册久别重逢、再度聚首,是淘旧书的最大乐事。一次,我淘得一本1984年出版的写诗圣杜甫的长篇历史小说《草堂春秋》。粗读《后记》才知,作者还写了一本有关诗仙李白的“姊妹篇”——《醉卧长安》。为找到这本从未谋面的《醉卧长安》,我翻遍了书店的每一本旧书,可最终带回家的仍只是一本孤零零的《草堂春秋》。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寻购《醉卧长安》成了我逛旧书店的主要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的一天,我到外地出差,路过一个旧书摊时,本能地向那些旧书多看了几眼,这一看不打紧,“醉卧长安”几个字赫然入眼。刹那间,有缘千里能相会、“姊妹”最终得团聚的喜悦让我如获至宝、异常兴奋。从此,“诗仙”和“诗圣”珠联璧合地挤在了我那个小书架。
淘旧书的乐趣,远不仅此。旧书多多少少会留下主人的印记,在留有前人署名和印章的地方,虔诚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盖上自己的印章,不仅是继承这本旧书,更是对文化精神一种传承延续。前不久我买回的那本1983年出版的《奇联妙对故事》中,就夹着一张薄而发黄的纸片,打开一看赫然是此书第一位主人1983年5月参加招干考试的成绩单,虽然时隔近30年,但夹在书中保存良好,人事部门的大红印章依然鲜艳如新。除此而外,粮票、邮票、布票、邮票、盐票等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在我淘来的旧书中更是屡有发现。这些东西虽都已是废纸旧物,但却饱含着岁月沧桑和时代印记,加之又和一本本颠沛流离、屡次转手的旧书紧紧相依,他们所承载着的特殊文化印记,不得不让人对他倍加珍视。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思想深邃,文字优美,传承优秀文化的旧书,不会因时间流逝和纸张变黄而失去其固有的知识养分和阅读价值。这些镌刻着岁月印痕散发着文化清香的旧书,在履行净化读者思想、滋润读者心田的使命中,并不比装帧精美的时尚新书逊色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