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择善而读才致远
平利 刘应珊
   人的生命不过百十年而已,比起日月星辰,山岳河流来,真可谓短之又短,难怪人皆叹息“人生苦短”。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试想“我们人类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如何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活得有意义,过得有滋有味,就大有讲究了。
    古今中外,历史上伟大经验往往创始于实践,而浓缩于书中,代代传承。
    众所周知,读书不是新鲜事,书里乾坤各不同。很多书开卷有益,但也有没有营养的,甚至是毒素的书,如《厚黑学》《潜规则》《机关攻略》等,读得越多受害越深。因此,唯择善书而读,才能智勇双全,才能致远。
    回顾我年过半百经历,觉得最值得庆幸的是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在我十年的学生时代,正值特殊时期,学习质量可想而知。上世纪70年代未,虽然考上了大学,但因为没有家庭背景,被别人顶掉了事。
    一九七九年底,我入伍到部队。严肃紧张的军营生活,磨炼了我的意志。十分荣幸,我所在的班是团里“小老虎”标兵班;每任班长和战士都是严格要求自己,是连队各项工作和学习的带头人。记得那时,每天晚饭后和星期天,其他班里的人都在各自自由活动,唯独我们班从班长到每个人都很自觉地在认真通读,或写学习心得,要么集体做好事,总之要比其他班的人多工作,多学习。慢慢地,我养成了自觉的读书习惯和买书的习惯。那时,还梦想考取军校学习。只可惜,我是在陕南秦巴山区上的学,基础太弱,没能成功。但我读书、买书的热情从未间断,直到现在,我拥有7000余册藏书。
    一九八二年底退伍回家,别的人大包小包的,我没有什么,只有一箱子书。当时我想,有这一箱书,在工作单位耕读一生,也该心满意足了。到工厂后,我先后学习了会计,考上了职工大学,评聘上了工程师,当上工会主席和副厂长,后来调入机关工作。
    机关与企业大不同,又得加紧学习。随着读书深入和阅读范围扩大,工作起来逐渐得心应手,我开始边读书边学写点“豆腐块”之类的小文章,开始给当地小报和广播站投稿,后来给省市和部级行业报纸投稿,投稿多了,居然也能在省市和部级行业报上看到我的小文章。就这样读、写、买一路走来,我成了县新闻报道骨干,还获得市级“文化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
    我记得无锡东林书院,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三十多年来所养成的读书生活习惯,已水乳交融般地和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之相得益彰。岁月无垠人生短,书香有韵滋味长。读书让我体验到:一是自我驱动;二是理解参悟人生、儒雅轻松;三是领略阅读之美,层层递进,渐入佳境,体验巅峰。
    择善悦读,让我成为一个有道德之人,感激如今反腐倡廉的好世道。因为“道德的和廉洁的光芒比阳光还灿烂”,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赖于此。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