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我的图书馆
上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班是来自4个村的50多位同学编成的一个大班。小伙伴们争胜好强,都想争第一。每次考试,我都是前三名。课余时间难打发,总想多学些东西,却是老虎吃天没处下爪。那年月经济紧张,想买课外读物简直是痴心妄想。那天自习,来自周村的张彦昌捧着一部小说入了迷。老师走进教室也没发觉。我悄悄捅了他一下,他感激地朝我做了个鬼脸,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他父亲是学校教导主任,家中藏有很多书籍。彦昌主动借书给我,我喜出望外如久旱逢甘霖。我俩拉钩定下君子协定:看完一本,还了再借一本。这不会被大人发觉,条件只有一个,不能损坏涂抹。
我看的第一部小说是《林海雪原》。翻开封面,扉页上醒目的大字引入眼帘:献给我亲密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我顿时热血沸腾,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恨不能一口气将书读完。课余时间抽空看,放学回家抓紧看,晚上煤油灯下看,睡觉了爬在被窝看。爷爷一觉醒来,见我还在读书,不耐烦地用脚蹬我:“半夜三更不睡,把灯油熬干了,小心把眼睛看坏了。”
我早已入了迷,沉浸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沉浸在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中。智勇双全的杨子荣、勇斗匪徒的高波、才华横溢的二0三首长、劳苦功高的孙达德、绝技超群的栾超家、勇猛无畏的刘勋苍、活泼可爱的小白鸽……众多英雄不时出现在脑海。我如痴如醉,久久不肯熄灯入眠。
看完《林海雪原》,我守约将书还给彦昌,彦昌如约借给我新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我先后阅读了《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红日》、《红旗谱》、《红岩》、《苦菜花》、《创业史》、《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红旗飘飘》等20多部长篇小说和革命回忆录。
为了守约,我养成了爱护书籍的习惯,先洗手后看书,翻书页时手指不抹唾沫,轻揭快拨。看完一段不折书页,夹纸条做记号。这样书中没有唾沫墨印,书角不会起皱,书内没有折痕,看后新书如初。
我看书有个习惯,先通读,再精读。通读了解故事梗概结局,精读品味精髓细节。重要的情节,重要的人物,重要的名言警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读书,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没有压力,没人强迫,只有自由和兴趣,是一种放松休闲式的学习。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遇到不懂的成语就记下来向老师请教。
读书,开阔了我的视野,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好精彩,给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憧憬着当英雄、当将军、当科学家、当文学……理想是前进的动力,理想是成功的阶梯,理想是力量的源泉。
读书,夯实了我的文字功底,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作文大有长进,经常被老师讲评推做范文。
读书,改变了我的性格。学习总想争第一,干事总想最完美,玩耍不服输,待人直杠子。最为可笑的是,做了错事父亲抡起巴掌抽耳光,我不哭不跑不求饶,站在那里挨死打。爷爷说我额颅上长着“犟牛旋”,不识时务认死理。孙是爷的心头肉。每逢父亲出手教训我爷爷就会出面呵护,还把父亲痛骂一顿,让我少受皮肉之苦。其实,谁也不晓得我的内心秘密:江姐、许云峰那些革命先烈面对敌人宁死不屈,身遭酷刑大义凛然。眼下几个耳光拳头就成软蛋,长大还能干啥事?就硬着头皮充好汉,说起来真让人笑掉牙。
好友张彦昌的书包,就是我的图书馆。他不图任何回报,源源不断将家中藏书与我分享,帮我走向知识的海洋,帮我点燃梦幻般的希望,帮我迈向理想的殿堂。天真烂漫的少年,纯真无邪的友谊。
我经常同朋友讨论一个问题,我们的少年时代物质匮乏,生活艰难,却有充裕的时间自己支配。如今,生活好了,物质充裕,学生却从幼儿园开始,就像鸟儿关进笼中失去了自由。学校、家长和社会,狂热沉溺于“考高分考名校”的“爱心陷阱”中。在学校围着分数转,回家作业做到九十点。有的家长还要孩子上这班那班。暑假寒假,作业更是一大摊。毕业班更是忙得鬼吹火,这辅导、那材料满天飞,黑明昼夜围着考试转,留给孩子的时间少得可怜。不少学生小小年纪就戴眼镜身体差,成了高分低能的“小皇帝”、“小公主”。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分数挂帅的状况根本未变,现行教育制度的确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
多少年来,伟人常人经常谈论一个话题,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但是,却很少有人提及,自由是创造的基础,自由是创造的源泉。创造,从青少年开始,从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始。有了创造性思维,才有创新意识,才有创造理论,才有创新实践,才有创造发明。童年、少年是人的思维启蒙培养和形成的关键阶段,离开了创造性思维,创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彰显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和关键所在。
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现代化事业,请多给孩子点自由,多给孩子点启发,多给孩子点引导。让他们展开理想的翅膀自由飞翔,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创造祖国和民族灿烂辉煌的未来。
感谢我儿时的朋友张彦昌,感谢他给了我一座图书馆,让我从书海中了解人生和社会,学得知识和智慧,树立了理想和追求,奠定了人生的基础。
书山有路勤为径,知识海洋任驰骋。
阅读当如蜂采蜜,广取精华育杰英。
我看的第一部小说是《林海雪原》。翻开封面,扉页上醒目的大字引入眼帘:献给我亲密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我顿时热血沸腾,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恨不能一口气将书读完。课余时间抽空看,放学回家抓紧看,晚上煤油灯下看,睡觉了爬在被窝看。爷爷一觉醒来,见我还在读书,不耐烦地用脚蹬我:“半夜三更不睡,把灯油熬干了,小心把眼睛看坏了。”
我早已入了迷,沉浸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沉浸在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中。智勇双全的杨子荣、勇斗匪徒的高波、才华横溢的二0三首长、劳苦功高的孙达德、绝技超群的栾超家、勇猛无畏的刘勋苍、活泼可爱的小白鸽……众多英雄不时出现在脑海。我如痴如醉,久久不肯熄灯入眠。
看完《林海雪原》,我守约将书还给彦昌,彦昌如约借给我新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我先后阅读了《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红日》、《红旗谱》、《红岩》、《苦菜花》、《创业史》、《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红旗飘飘》等20多部长篇小说和革命回忆录。
为了守约,我养成了爱护书籍的习惯,先洗手后看书,翻书页时手指不抹唾沫,轻揭快拨。看完一段不折书页,夹纸条做记号。这样书中没有唾沫墨印,书角不会起皱,书内没有折痕,看后新书如初。
我看书有个习惯,先通读,再精读。通读了解故事梗概结局,精读品味精髓细节。重要的情节,重要的人物,重要的名言警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读书,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没有压力,没人强迫,只有自由和兴趣,是一种放松休闲式的学习。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遇到不懂的成语就记下来向老师请教。
读书,开阔了我的视野,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好精彩,给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憧憬着当英雄、当将军、当科学家、当文学……理想是前进的动力,理想是成功的阶梯,理想是力量的源泉。
读书,夯实了我的文字功底,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作文大有长进,经常被老师讲评推做范文。
读书,改变了我的性格。学习总想争第一,干事总想最完美,玩耍不服输,待人直杠子。最为可笑的是,做了错事父亲抡起巴掌抽耳光,我不哭不跑不求饶,站在那里挨死打。爷爷说我额颅上长着“犟牛旋”,不识时务认死理。孙是爷的心头肉。每逢父亲出手教训我爷爷就会出面呵护,还把父亲痛骂一顿,让我少受皮肉之苦。其实,谁也不晓得我的内心秘密:江姐、许云峰那些革命先烈面对敌人宁死不屈,身遭酷刑大义凛然。眼下几个耳光拳头就成软蛋,长大还能干啥事?就硬着头皮充好汉,说起来真让人笑掉牙。
好友张彦昌的书包,就是我的图书馆。他不图任何回报,源源不断将家中藏书与我分享,帮我走向知识的海洋,帮我点燃梦幻般的希望,帮我迈向理想的殿堂。天真烂漫的少年,纯真无邪的友谊。
我经常同朋友讨论一个问题,我们的少年时代物质匮乏,生活艰难,却有充裕的时间自己支配。如今,生活好了,物质充裕,学生却从幼儿园开始,就像鸟儿关进笼中失去了自由。学校、家长和社会,狂热沉溺于“考高分考名校”的“爱心陷阱”中。在学校围着分数转,回家作业做到九十点。有的家长还要孩子上这班那班。暑假寒假,作业更是一大摊。毕业班更是忙得鬼吹火,这辅导、那材料满天飞,黑明昼夜围着考试转,留给孩子的时间少得可怜。不少学生小小年纪就戴眼镜身体差,成了高分低能的“小皇帝”、“小公主”。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分数挂帅的状况根本未变,现行教育制度的确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
多少年来,伟人常人经常谈论一个话题,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但是,却很少有人提及,自由是创造的基础,自由是创造的源泉。创造,从青少年开始,从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始。有了创造性思维,才有创新意识,才有创造理论,才有创新实践,才有创造发明。童年、少年是人的思维启蒙培养和形成的关键阶段,离开了创造性思维,创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彰显创造性思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和关键所在。
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现代化事业,请多给孩子点自由,多给孩子点启发,多给孩子点引导。让他们展开理想的翅膀自由飞翔,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创造祖国和民族灿烂辉煌的未来。
感谢我儿时的朋友张彦昌,感谢他给了我一座图书馆,让我从书海中了解人生和社会,学得知识和智慧,树立了理想和追求,奠定了人生的基础。
书山有路勤为径,知识海洋任驰骋。
阅读当如蜂采蜜,广取精华育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