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读书有用
西安 赵昌济
   (一)
    近年来,“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追问:“读书有用吗?”
    我想用我的读书经历和感受来回答。
    我爱读书。学生时代,以书为舟,“直挂云帆济沧海”;从教以后,以书为梯,“登泰山而小天下”。
    我读书,我文明;我读书,我充实;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健康。
    读书,真的很有用。
    (二)
    书是指路灯。
    物欲横流的年代,一些人的价值观倾斜了,理性和人性丧失了,违法乱纪,祸国殃民。我的拒腐防变之策是读书。漫游历史长河,触摸时代脉搏,体会生命价值,领悟生活意义。
    读孟子,我吸纳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气。读诸葛亮,我陶冶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情操。读范仲淹,我开阔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读文天祥,我坚定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
    面对山重水复,我心不乱,路不迷;面对灯红酒绿,我眼不花,手不伸。因为,我的胸中亮着一盏不灭的指路明灯!
    (三)
    书是营养品。
    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凝聚了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这丰富的营养品,能滋润干渴的心田,激发潜藏的智慧。
    读诗歌,如饮茅台酒,浓香悠悠,一醉方休。读散文,如品龙井茶,旋律优美,韵味无穷。读小说,如吃羊肉泡,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读杂文,如尝麻辣烫,激情燃烧,灵魂震颤。
    我,一个农民的儿子,能成为一名特级教师和校园作家,站在一个较高的人生平台上,归功于书的养育。
    (四)
    书是养心剂。
    今日之中国,生存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的心理压力加大,心理疾病患者增多。读书,是安抚心灵的良药。据医学家测试,读书6分钟,就能减轻心理压力68%。
    心为人体之君,养生贵在养心。书要读进去,心先要静下来。宁静的夜晚,温馨的书房,一盏灯,一杯茶,一个人,一本书,轻轻打开,徜徉其中,仿佛走进一个绿意葱茏、生机盎然的圣地。踏秦砖汉瓦,沐唐风宋雨。操几番三国心,做一回红楼梦。听良师谆谆教诲,与益友娓娓谈心。远离名利之喧嚣,回归生活之本真。视野开阔,气度宽容,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一切忧愁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的母亲晚年得了脑血栓,与病魔抗争三年。她走了以后,我的天塌了,魂丢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在黑色的日子里,我手捧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神游苍茫的黄土高坡。孙少安穷则思变的勇敢,孙少平苦海弄潮的坚强,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擦干眼泪,放下悲痛,担起生者的责任。
    (五)
    书是益寿丸。
    养生的方法很多,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读书。读书时,心静如水,物我两忘,自己的感情与作品的意境融为一体。大脑神经传导物质乙酰胆碱分泌增多,面部肌肉放松,皮下血管扩张,血液流通无阻,引起组织细胞同步良性共振,从而调节人体生物节律,激发人体潜能,使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处于和谐状态,具有理气安神、调经活血、消炎解毒之疗效。
    中国老龄委对春秋战国以来3088位文化名人的寿命进行统计,其平均寿命远远高于普通人的平均寿命。
    我生于抗日烽火中,今年75岁,一介寒士,两袖清风,思维活跃,笔耕不止。我的养生之道很简单:一颗平常心,一碗家常饭,一缕书卷香,一个囫囵觉。
    (六)
    读书,是一种最高尚、最优雅的生活方式。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说:“一个人最迷人、最值得赞美,也最经得起审美的姿态,是读书。”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劳动光荣,知识化劳动更光荣。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天。让我们从春天开始,与书作伴,多读好书,在书香里陶然而乐,在书声中奋然前行!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