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8版
李村水事
安康 李永明
   农村故事多,多在用水上。水在农村用途广泛,是农业增产的命脉和源泉,地处月河川道的李家营村便发生了一系列水事,回忆起来历历在目。
    德高望重的李大爷
    村里的李大爷年过七十,儿孙满堂,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就连村里的后生都望尘莫及。李大爷在村里德高望重,受人敬重,他主持公道,说话入哲入理,平时又乐善好施,村里的大小事情都离不开李大爷,再难缠再挠头的事在李大爷面前都是小事一桩。红白喜事都安排的周详稳妥。他只要选准一个主事的,事情就能办得利利落落高高兴兴,李大爷办事大家放心舒心。
    话说这一年,村里闹旱灾,几百亩稻田嗷嗷待水,稻叶晒蔫变成了焦黄色一点就燃,庄稼人惆怅万分,自留地的茄子、豇豆、四季豆、西红柿、韭菜干枯绝收,饮水也成了大问题。全村人的眼光都瞧着李大爷,众星捧月般把希望压在李大爷身上。李大爷也很着急,经常一个人在河边走来走去,面对大伙的忧郁眼神,捋了捋山羊胡子,声音洪亮地对村干部说:“赶快打机井,才能救活稻田。”大伙说干就干,精壮劳力推车担土干劲冲天。
    李大爷凭着私人交情,亲自领着村干部到水利部门、农业部门求援,争取到水泵、水泥、钢筋等紧俏物资,不长时间就打了两眼深机井。抽水那天,全村人欢呼雀跃,像过大事一样高兴,小桶粗的井水咕咚咕咚灌进田里,稻田仿佛一下子就恢复了绿色,几百亩稻田旱象解除丰收在望,这一切多亏了李大爷。
    巧调水事刘主任
    村里稻田多用水量大,每年夏插时节龙口夺食,用水成了大问题,按照农村多年的放水习惯,采取轮灌续灌的办法,但在现实生活中,上游用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夏灌开始后,尽管管理单位和村组统一放水秩序,留一小半水量满足下游用水,或者上游放三天下游放三天,但上游放水时,把下游的水全部堵死截干,直到上游夏插“上午一片黄,下午一片绿”时才给下游放水。下游和上游经常为水打得头破血流,上辈和下辈的关系几乎为水而绝交。为了解决灌溉问题,地处上游村的妇联刘主任泼辣能干,能文能武,也深受夏插时放水的煎熬,为了抢插进度,女人也要上渠道守水,眼睛熬得血红血红的,她也见不得上游放霸王水,上游放水时牛气冲天,谁的话都听不进去,硬是压的下游放不上水,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有一年春节刚过,刘主任把修建渠道工程的想法告诉了村干部。她有一个优势就是丈夫的哥哥在农口部门当局长,她带上土特产领着小女儿先后几次到哥哥家串门,她嘴甜勤快,到家后洗洗桨浆样样活路都抢先干,把哥哥一家从里到外收拾得利利落落,干干净净。临走时大哥大嫂主动问她需要帮什么忙,她这才向大哥提出了一点要求,为村里争取到三十万元渠道工程改造款,回家后乐坏了全村人,她成了功臣。村干部按照水田面积、夏插用水量,在上游修了一条引水渠,夏灌时上下游同时放水,上下用水一致,彻底解决了用水难题,一渠满水促进了上下游的和谐,恢复了浓浓的人情味。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