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看,这是我们的好书记!
——记旬邑县原底社区西头村党支部书记李邦靖
   昔日西头村是旬邑县有名的贫困村,如今却成了我省有名的新农村建设样板点,是游客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村子这些年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党支部书记李邦靖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他让群众一步步实现“富裕梦”
    “今年64岁,村上干了40多年,马上干不动了,准备让年轻上。”这是李邦靖的开场白。2002年初,他出任村支部书记,就果断提出发展苹果生产的思路,拿出了拼命的劲头干了起来。在他的引导和强力推动下,经过四五年的发展,全村建起优质苹果示范园2个,大改形和果实套袋率达到90%以上,村上人均果树面积1.3亩。
    “苹果发展起来了,我们开始谋划种植药材和养殖业,让群众学会两条腿走路。2006年就种植黄姜、柴胡100多亩,畜禽增加500余头(只),产值达几十万元。”李邦靖深有感触地说。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他内引外联,引资兴办年产万块楼板的兴隆预制厂,建起储藏600吨的宏强果品冷藏库一座,投资120万元办起年产1000万块的砖厂一个,这些二、三产业的发展,既消化了该村剩余劳动力,壮大了集体经济,又为群众致富多开了一条渠道。
    近年来,李邦靖又在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上大做文章,全村建成特色贴字艺术果生产基地1500亩,招商兴办千头养猪场一个,栽植大田樱桃120亩,建成樱桃大棚10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他让大家告别土窑洞搬进别墅房
    多年前,西头村群众住在崖畔、沟底里,出行、安全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家。“搬迁,让大家住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房。过去搬不起,现在咱一步一步搬。”李邦靖征得群众意见后这样说。
    2006年底,西头村新村搬迁拉开序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融南北民居风格于一体的单体庭院式新居终于建成了,西头村首批56户村民,告别祖辈居住的土窑洞搬进了别墅房。不久,西头村新农村二期工程又顺利实施,又一批村民入住两层复式单元楼,每户节约建房资金4万余元。
    2007年,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综合评比中,西头村名列全县前茅,省、市新闻媒体曾多次采访报道,推广西头村新农村建设经验;省、市领导多次到西头村调研新农村建设、基层党建等工作;这些年,西头村迎接各县市区参观学习600多次,现已成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点。
    他把城里人吸引到农村来
    这些年,当地政府为西头村新农村建设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何依托独特的新村“靓丽资源”,发展特色现代农庄和乡村旅游,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这是摆在西头村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李邦靖的带领下,该村从2014年开始已经先后办起了30多家农家乐。结合全县乡村旅游,村上每年分季节举办“田园风光游”、“踏青赏花游”、“消夏避暑游”、“金秋采果游”和“过年购物游”等特色主题旅游,农家乐接待户年最高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今年,我们准备在高速路口立一块宣传牌,主要向游客介绍西头村的乡村旅游。同时,向外大力推介西头村,让西头村成为继袁家村、马嵬驿后渭北高原又一新亮点。目前正在跟电信部门联系,力争在‘五一’前后,实现西头村免费WiFi无线上网全覆盖,真正实现由新农村建设向新农村经营的转变!”原底社区党工委书记吴斌这样说。
    至今,李邦靖仍风尘仆仆地奔走在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