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大手笔谋划经济新突破
本报讯(樊小龙雷智学记者王宏海)4月10日,洛川县召开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建设协调推进会,县委书记彭安季、县长王明智与凤栖镇和国土、苹果、住建、农业等相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现场办公,专题研究协调今年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相关项目建设推进事宜。
“实现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果袋、果网、果筐等与苹果产业相关的生产企业入住园区,取得国家级批发市场功能完善的新突破,是实现洛川苹果产业生产环节提质、流通销售环节增效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县委、县政府努力打造‘百亿元产业’的重大举措。”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安金海告诉记者。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洛川县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据县域经济结构特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围绕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支持西部大开发打包推出的7大重点领域项目,高层次策划、论证、包装了一批切合县情实际、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找准该县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提出了“一业一带五大中心”的发展思路。
“一业”即打造“百亿元产业。按照一、二、三产均衡发展的原则,全力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到“十三五”末,实现苹果产业总收入100亿元,其中一产鲜果收入60亿元,二产收入10亿元,物流、服务、旅游等三产收入30亿元。
“一带”即新建洛河峡谷经济带。按照“搬(整体搬迁)、包(干部包村包户)、养(社会养老)、扶(扶持发展致富产业)”的思路,通过精准扶贫实现洛河峡谷地带群众整体搬迁后,加快土地流转,以租赁或入股的形式,引导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大力发展以羊子为主的养殖业,以秋杂粮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以苗木、棚栽、花卉为主的栽植繁育基地,以生态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业,以劳务、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通过5年努力,在洛河峡谷地带发展10万只羊,形成“塬上一塬果,沟道一川羊”的产业发展格局。
“五大中心”,即依托“洛川苹果”的品牌辐射效应、50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的技术引领效应、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的前瞻带动效应和洛川县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建设全国苹果产业交易中心、西北苹果批发市场商贸物流中心、陕北丹尼尔汽车商贸服务中心、洛川狮子岭现代商业中心、延安南部医疗服务中心。
“实现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果袋、果网、果筐等与苹果产业相关的生产企业入住园区,取得国家级批发市场功能完善的新突破,是实现洛川苹果产业生产环节提质、流通销售环节增效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县委、县政府努力打造‘百亿元产业’的重大举措。”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安金海告诉记者。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洛川县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据县域经济结构特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围绕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支持西部大开发打包推出的7大重点领域项目,高层次策划、论证、包装了一批切合县情实际、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找准该县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提出了“一业一带五大中心”的发展思路。
“一业”即打造“百亿元产业。按照一、二、三产均衡发展的原则,全力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到“十三五”末,实现苹果产业总收入100亿元,其中一产鲜果收入60亿元,二产收入10亿元,物流、服务、旅游等三产收入30亿元。
“一带”即新建洛河峡谷经济带。按照“搬(整体搬迁)、包(干部包村包户)、养(社会养老)、扶(扶持发展致富产业)”的思路,通过精准扶贫实现洛河峡谷地带群众整体搬迁后,加快土地流转,以租赁或入股的形式,引导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大力发展以羊子为主的养殖业,以秋杂粮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以苗木、棚栽、花卉为主的栽植繁育基地,以生态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业,以劳务、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通过5年努力,在洛河峡谷地带发展10万只羊,形成“塬上一塬果,沟道一川羊”的产业发展格局。
“五大中心”,即依托“洛川苹果”的品牌辐射效应、50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的技术引领效应、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的前瞻带动效应和洛川县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建设全国苹果产业交易中心、西北苹果批发市场商贸物流中心、陕北丹尼尔汽车商贸服务中心、洛川狮子岭现代商业中心、延安南部医疗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