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清涧县
“小石板”上的“大文化”
    本报讯(贺萌 王东星 记者 靳天龙)“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这一句在陕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谣,道出了石板在清涧县有着悠久的文化影响力。近年来,清涧县利用其丰富的石材资源,大力发展石板文化产业,使石板成为可消费的文化产品。
    清涧县石材资源储量丰富,沿黄河、无定河、清涧河流域硬石覆盖约58平方公里,平均厚度10米,贮量约5.8亿方,且石板硬度大,防碱性好,纹理清晰,具有很强的质感。近年来,清涧县精心谋划,加紧运作,把清涧县独特的各类文化雕刻上了石板,文化与石板相结合,在宣传清涧文化的同时也为该县的石板增加了特色。一块块普通的石头通过手工雕刻变成一件件价值不菲的艺术品,这让清涧的石板雕刻加工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产业。
    说起手工雕刻石板,就不能不提该县郝家也办事处徐家仡佬村的徐亮亮。作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石板雕刻师傅,他利用郝家也丰富的石板资源,把一块块普通的石板雕刻成石磨、石版画、石板桌等各种石雕作品,由于手工雕刻的石雕艺术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质地坚硬、色泽清蓝,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徐亮亮说,以前,因为家里生活困难,他从小就开始跟着自己的父亲学习雕刻。他们利用郝家也石头的天然特性,再通过对其进行抛光、雕刻、绘画、加工成高档工艺品,现在他每年靠雕刻石板的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
    青涧石板是清涧县一家从事石板机械加工的公司,通过多年的发展,逐步让石板加工从手工逐步走向了机械化,精细化、规模化,大大提高了石板艺术品的产量,增加了石板雕刻的艺术效果。在青涧石板公司的展厅,我们看到了人像、城市景观、书法等各种各样的石板雕刻作品,让人眼花缭乱,走进石板加工车间,只见几台电脑控制的机器在不停地雕刻着石板,石板雕刻在这里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自2004年注册后,投产了室外装饰和文化艺术品的一条系列生产线。现在已开发出:汉画像石、秦汉瓦当、中国纹饰、中国石板画、陕北剪纸和名人书画六大系列产品,200多个品种的新型石材文化艺术品,可实现工业年产值1560万元。
    清涧有名好石板,自古到今美名传。近年来,清涧政府把石板产业向雕刻、装饰、广场板等用品领域不断延伸,不仅扩大了生产、提升了档次,同时也大大拓展了市场需求。目前,全县共有石材加工企业80余家,2014年石材工业完成产值2.4亿元,小小石板不仅为清涧县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影响力,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