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就是为了让群众得实惠
——石泉县做精项目建设“四本账”力促发展纪实
    石泉集中安置点。
    石泉迎丰幼儿园。
    石泉现代农业园一角。
    石泉县后柳水乡综合改造。
    石泉汉江堤防工程。

    本报记者 刘成 通讯员 王洪宝 文/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勉实干更有早行人。石泉县池河镇青山村的养殖大户唐河,借助产业扶持项目和政策,正忙着做扩大养殖的规划。
    县城主城区、江南新区、杨柳新区,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也是忙着服务、忙着施工,红花南片区开发、老城旅游文化街区、中学巷等工程工地处处是一派繁忙场景。
    在迎丰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专家正在安装调试远程会诊系统,庙梁村村民王文忠听说投资250万元的远程会诊项目能将乡镇卫生院与县医院联在一起并能与省市大医院联网联通了,他高兴地说,这样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更省事了,也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诊疗服务了。
    富民、利民、惠民项目的支撑、带动、保障、服务作用让群众直接受益获惠,群众的欢迎、参与、支持同样催生了全县项目建设热潮。 
    做好富民账 提振群众自信心
    突出龙头带动,重点打造现代农业园区。通过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20个现代农(林)业园区、20个标准化家庭农场,6户农业龙头企业,4个专业合作社,着重培育秦禾苑蔬菜、博硒粮油、六台山茶叶、明星生猪等主导产品品牌,带动全县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1.08亿元。2015年该县决心乘势而为,力抓池河现代农业示范带、汉江茶产业带和后柳、喜河、城关等镇观光茶果、蔬菜“六园”建设,培育做大珍佰粮行、丰标牛肉等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做强池河明星生猪、迎丰香猪等重点合作社,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家庭农场100个,确保实现农业总产值13亿元以上。
    促创业带就业,增加群众收入,2014年投入720.8万元用于扶持城乡居民创业,带动就业5000余人。同时,稳定发展劳务产业,全年创劳务收入6亿余元。2015年将着重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加快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就业。
    调结构,促升级,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2:66:22,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发展以休闲度假、健身养老、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新增服务业项目15个,进而通过延长产业链、细分服务市场以满足公众多元化的就业需求,并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群众收入中的贡献份额和比例。 
    做好惠民账 提升全民幸福感
    “现在在县城生活很好的,购物有大超市,跳舞健身有大广场,出门坐车有公交……。”说起发展变化,北街社区干部陈绪贤笑脸上写得满是幸福和自豪。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让人宜居、宜业、宜游。整体看,县城江南、东延、杨柳三大片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提升步入快车道,池河和后柳、熨斗等重点集镇建设步伐加快,集镇规模不断扩张,城镇化率提高到39.5%。以移民搬迁为重点的新型社区建设成效明显,池河西苑、喜河王家庄、后柳中坝等新型社区初具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让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发展条件得以改善。交通方面,建成县乡村示范路和连户路164.7公里、便民桥40座,石红路、后合路全线贯通,人行天桥、长阳汉江大桥、G210石泉过境汉江大桥加快推进建设。水利方面,汉江堤防新堰段、后柳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新建农村饮水工程50处,解决了2.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科教文卫方面,全年实施幼儿园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17个;新建和改扩建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40个、片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石泉影视文化中心、重点镇文化服务中心、杨柳秦巴风情园等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建设。该县2014年以建立民生财政为导向,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领域投入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0.37%。2015年该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将全力抓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试点县试点项目、连通县内外水路、公路、铁路大交通项目建设、“三个五”精准扶贫工程、10KV及以下电网改造工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通过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惠民工程,切实增加群众的幸福指数。 
    做好生态账 提增县域竞争力
    春暖花开,踏春赏景,游人如织,石泉也迎来了春季旅游小高峰。
    绿色朝阳产业旅游业不仅给临江居、周到居、靓嫂农家乐等带来超旺人气,还给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5.36亿元,占全县GDP的27.8%,2015年首季更是实现大丰收。
    作为国家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的石泉县要想提增县域竞争力,受政策限制,拼工业显然不现实,依照功能区定位,关键要在国家扶持的绿色、环保、富氧、长效产业上下工夫,着重打好生态牌,发挥好生态建设和管护项目的间接效益、长远效益,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富民强县多赢目标是客观理性的、现实需要的、实践证明最好的抉择。
    有鉴于此,一切围绕经营绿色、保护生态大做文章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围绕青山绿水“卖点”,力抓生态旅游项目。给旅游县城增绿增景,在县城及其周边分别抓好江南湿地公园、杨柳生态水保示范园等六园,人大代表林、政协委员林、共青团林等三片示范林,东西两线景观大道建设。给旅游集镇植绿改造,对城关、池河、后柳、喜河等四个镇进行全面绿化提升。给旅游景点提等升级,大力实施文旅融合“15551”工程,加快推进后柳水乡、汉江三峡、子午银滩二期、云雾山景区开发。给旅游村丰富内涵,强力推进城关镇杨柳社区、池河五爱、两河童关、后柳中坝和黄村坝等5个旅游示范村建设。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次突破400万,综合收入达到19亿元以上。
    围绕保护青山绿水,力抓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生态林业,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大幅提升森林覆盖率。重视生态水利,以省级生态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加大汉江水质保护,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沿江重点镇及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前,江南新区、后柳污水处理厂和喜河、后柳垃圾处理场前期工作就绪,“智慧石泉”汉江水质监测平台启动建设……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在11个镇全部达到市级生态镇建设标准并获得命名的基础上,狠推美丽乡村建设,切实保护好全民引以为自豪的母亲河、富氧地和美丽生态家园。 
    做好工作账 提速整体落实率
    池河集镇西区“交钥匙”工程和明星社区二期工程完成了征地及三通一平工作,正在进行施工设计。
    石红和后合路安保工程、长阳汉江大桥、石云路改造分别完成工程形象进度的80%、90%、100%。
    县疾控中心主体已竣工,内外装饰装修工程将于本周内完工。江南幼儿园项目全部完工,投入正常使用。
    百多个大小项目建设,建设大幅提速,并提前实现首季“开门红”。
    解读项目建设“石泉速度”,该县的做法是:
    以项目为中心抓纲牵总。全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全局必须抓项目”的理念,围绕发展一、二、三产业和社会民生事业,凝心聚力齐抓项目、排除干扰大干项目,2014年新开工、在建项目133个,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6亿元,增长25%,增速位居全市前列。2015年该县决心调动一切积极要素,力争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1亿元以上。
    以项目为中心优化保障。突出机制保障。按照“县级四大班子联动、五个一包抓”的工作思路,并建立了以三长负责(即明确县长、局长、镇长负责)、三会推进(即重点项目推进会、专项问题协调会、现场观摩推进会促进度)、三线督办(即依靠县级领导专职督查组,县委、政府督查室、考核办开展联合督办,分管县级领导约谈督促抓落实)为主的“三个三”推进机制,通过包、联、服,督、考、问让项目销账落实有力度。注重创新思维、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创新排解难题。如在规划设计上,积极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三规合一”试点,更有利空间资源科学布局、合理利用。在征地拆迁上,采取思想动员和依法征迁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依法推进,克难攻坚,解决了征迁难题。在资金保障上,分别靠向上争取项目、优化民生财政支出、加大对外招商引资,使县上用于民生改善的投入占新增财力、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59%以上;利用城乡开发公司融资、包装江南片区、云雾山景区开发项目获得1.2亿元贷款支持,并以启动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新增贷款近3亿元,存贷比增加5.9%,以此破解了投资、融资难题。社会环境方面,依法严惩了一批村霸、街霸、市霸、沙霸、路霸及无理阻挠施工的典型案例;人文环境方面开展了“石泉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为主题的人文教育活动;政务环境方面建立由县监察局派驻环境监督员的工作机制,跟踪监督部门服务尽责,依纪严惩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这一系列措施让干部快了,让企业快了,让施工者快了,让项目落实也快了。
    以项目为中心,涵盖众多领域;以项目为抓手,带动系列产业发展;以项目为载体,普惠效应逐渐放大,石泉人正受益其中。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