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清贫,也是一种力量
长武一村干部甘于清贫,一心为民,去世后千人送别
    院内的玉米棒散落在地。刘冰摄
    赵玉民的绘画作品。 刘冰摄
    家中现已门窗紧锁。

    本报记者 黄河
    赵玉民是长武县芋元乡柳泉村一名普通的村干部,今年春节前夕,他因心肌梗塞突然离世,身后留下了年仅11岁的女儿小娅(化名)。据村民讲,赵玉民生活清贫,在大伙的集资帮助下,才把他们的村干部安葬了。
    赵玉民在村会计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今年1月份,村委会换届时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跟所有的村民一样,他除靠作务苹果收入外,每月还有280元的工资,生活过得清贫朴素。基层事务多,对村民的事,他肯帮忙爱跑路,尤其是那些没人愿意干甚或费心的麻烦事,在赵玉民眼里,就要把它干好,干得让群众满意。
    父亲的突然去世,给小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怎样安葬父亲,痛苦、焦虑中的小娅一筹莫展。3岁时,小娅的母亲离家出走;5岁时,小娅的奶奶因患脑溢血全身瘫痪在床,三年后不幸去世;一年后,爷爷又因突发性脑溢血突然去世,家里只剩下父亲。
    与众多村民房屋的瓷砖外观不同,赵玉民的家还是老旧的土砖墙结构,屋顶破败不堪,两处大洞尤为显眼。老旧家具都是有些年头了,中间桌上摆放着赵玉民和他父母的遗像,旁边照片中小娅在父亲怀里笑得开心。
    据村副主任冯恩楼讲,赵玉民是村里的“文化能人”,书法、绘画、雕塑、篆刻样样精通。就在去世前一天,还在义务为村民书写对联。为了保护古文化,赵玉民用了半年时间,将村关帝庙内一座破损的石像义务进行了修复。
    赵玉民去世后,村民念他人品好、家庭清贫,自发组织筹集安葬费,镇村两级还各拨了1000元,让其入土为安。大年初六,赵玉民安葬这天,村里男女老少千余人前去送葬,场面催人泪下。
    据了解,长武县村干部正职是每月400元,副职每月280元,从今年开始,村干部每月工资可领到八、九百元了。为了上学方便,小娅现在大部分时间住在姑姑家,但周末还是喜欢让大伯赵书民带着回到自家屋里待待,虽然空空如也,但都是与父亲的满满回忆。
    在孤儿苦难救助的申请材料中,小娅写道:“2015年2月17日晚10时许,农历马年腊月29日晚,我等爸爸回家来,因为我知道明日就是除夕,爸爸此时此刻的心情肯定不好,所以我做完了家里所有的农活,等他回家,晚十点多,他回家后给我说的一句话也是他这辈子给我留的最后一句话‘娅娅,你困了就早点睡吧,我给你姑打个电话。’这个电话打的时间很长,以至于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躺在床上的。现在想想我恨我自己,为何当时不能等他打完电话,和他聊几句,为何不等他躺在床上我再入睡……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假设,都成了我一辈子的悔恨。农历除夕凌晨5时许,我醒来看到爸爸未脱衣裳躺在床上,我就喊他让他脱去衣服再睡一会儿,可是……”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