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家乡的东沟坡


东沟坡位于三原县城北部旱塬畔,上世纪70年代新修建的城乡路从坡上经过。东沟坡的路从土路发展到柏油路,历尽沧桑,是一条联系县城的“丝绸之路”。
听老人说,东沟坡以前是荒土坡,人们走的是羊肠小道。因为要走架子车,就冲出了一条宽一米多的架子车路。生产队里的马拉车,也因坡陡,经常会有马惊车翻的事故发生。白天荒坡还有狼出没,所以就有“夜不上坡”之说。
坡上的土经常埋没脚面,走一回就会披一身的尘土。坡上的梯田一年只种一次庄稼,往往靠天吃饭,家乡人饥荒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有了坡,生产队的农资要运到塬上,坡下的穷人就会帮着推坡,办事人会五分、一毛的答谢推坡人。
后来,塬上修地要求“路端、渠端、树端”,东沟坡几经勘探,增加了几处弯道,拓宽了路面,加固了路基,铺上了石子,人们开始骑自行车,路上跑起了拖拉机。但是,大车一经过,漫天的尘土扑面而来,行人都得停下来捂住鼻子,等车过后再继续。下午时候,塬上人到县城办事的就成群结队爬坡,一路上说说笑笑,很是热闹。爷爷说,深挖洞广积粮的年代,东沟坡建了粮库。每逢交粮季节,中午过后,人们用架子车、拖拉机把辛勤一年的粮食运往东沟粮库交公粮,等交完粮上到坡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能看见山沟里的粮库依然灯火通明。
后来东沟坡的路起名叫“三新路”,铺上了柏油,走在上面就像走在县城的街道上一样舒服。塬上的百姓依然很贫穷,上世纪90年代还有很多老百姓在塬下鲁桥镇菜区打工,人们早上下坡寻活,下午收工推着车子往回赶,那时候上坡的人一大群一大群,都是打零工的群众,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今天的收入和明天的活计。后来,塬上人富裕了,路上跑起了摩托车、小汽车、电动车等,上个坡也就七八分钟,很少有人在坡上走路。
近年来,政府加固了路面,路旁绿化了树木,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很少发生交通事故。每到塬上苹果成熟的季节,拉果子的大货车一辆接一辆,把家乡的特产源源不断运往外地。现在,坡上新建了一座现代农庄,打深井,载绿树,荒坡很快披上了绿装,村子的乡亲都到农庄打工。阳春三月,恰是油菜花开的时候。坡上梯田上的油菜花盛开,像一道诱人的金色火焰,浓烈的金黄色一浪又一浪,铺天盖地向你迎面扑来,引来了成群的蜜蜂;秋天,坡上林果成熟十分耀眼,路边的格桑花竞相开放,招蜂引蝶十分诱人。人们经常到山庄散步游玩,昔日的荒土坡,如今成了家乡人游玩休闲的好去处。
塬上人挣了钱,在县城里买了房。塬上塬下的姑娘再也不因为上坡驾岭找这样的借口,不愿嫁给塬上娃,大家经常回家到东沟坡走走,看看绿坡的变化,站在塬畔远眺县城成为一种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