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丹凤全力打造特色农业
本报讯(樊利仁 记者 孙兴利)丹凤县提出以创建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县为依托,全力打造“十大农业产业基地”,努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全县农民持续增收。4月4日,记者来到了丹凤县农业局采访。
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丹凤县把特色产业培育与品牌打造有机结合,继续实施稳粮扩经、优果提质、畜产增效、劳务保现、三产增收“五大工程”,深入挖掘肉鸡、核桃等特色农业品牌发展潜力,建设肉鸡、生猪、核桃、山茱萸、中药材、水杂果、茶叶、魔芋、马铃薯和设施蔬菜等“十大农业产业基地”,通过政策扶持和示范带动,确保全县肉鸡饲养能力稳定在5000万只,生猪饲养量稳定在80万头,肉牛饲养量发展到3.3万头,肉羊饲养量发展到8.7万只,肉类总产量达9万吨以上,禽蛋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山茱萸稳定在12万亩、中药材稳定在5万亩、水杂果稳定在2万亩、茶叶稳定在1万亩、魔芋稳定在1万亩、设施蔬菜稳定在4000亩,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2万人。
县上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采取大户承包、公司租赁等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促使资源集约化利用,力争全年新建良种核桃示范园2万亩、低产林改造3.5万亩,使全县核桃建园规模稳定在30万亩,并通过企业技术代管等方式,力争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突出示范带动,新建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1个。同时,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实现无公害产品认证5个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到农产品检测常态化、制度化,确保全县城乡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丹凤县把特色产业培育与品牌打造有机结合,继续实施稳粮扩经、优果提质、畜产增效、劳务保现、三产增收“五大工程”,深入挖掘肉鸡、核桃等特色农业品牌发展潜力,建设肉鸡、生猪、核桃、山茱萸、中药材、水杂果、茶叶、魔芋、马铃薯和设施蔬菜等“十大农业产业基地”,通过政策扶持和示范带动,确保全县肉鸡饲养能力稳定在5000万只,生猪饲养量稳定在80万头,肉牛饲养量发展到3.3万头,肉羊饲养量发展到8.7万只,肉类总产量达9万吨以上,禽蛋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山茱萸稳定在12万亩、中药材稳定在5万亩、水杂果稳定在2万亩、茶叶稳定在1万亩、魔芋稳定在1万亩、设施蔬菜稳定在4000亩,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2万人。
县上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采取大户承包、公司租赁等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促使资源集约化利用,力争全年新建良种核桃示范园2万亩、低产林改造3.5万亩,使全县核桃建园规模稳定在30万亩,并通过企业技术代管等方式,力争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突出示范带动,新建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1个。同时,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实现无公害产品认证5个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做到农产品检测常态化、制度化,确保全县城乡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