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五味杂陈说喜忧
特约撰稿 张宝贵
    这几天,省内媒体报道西安市14岁“黑户”女孩没能上学的新闻,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关部门“特事特办”,三天就解决了“黑户”女孩的出生证、上学问题和户口问题。一个十四年久拖不决的难题,在新闻媒体报道后三天内就得到基本解决,让人欣喜让人忧。
    让人欣喜的是新闻媒体强烈的民生意识。新闻记者跑基层、接地气,镜头笔尖聚焦书写最困难的弱势群体,把他们的困难疾苦呼声期盼收录镜头付诸笔端。记者同当事人一同跑社区、医院、民政局、公安局等单位,报道解决问题的进程。报社领导精心策划,开辟三个专版连续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促成了问题的解决。新闻记者“为民鼓呼”的责任意识、新闻报道的策划意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促进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读者怎能不为这样的记者这样的新闻媒体点赞喝彩?
    让人欣喜的是有关部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新闻媒体当天报道,民政、医院、社区、公安等部门闻风而动,一路绿灯,特事特办,好事快办,难事想方设法办,一天就解决了上学问题,两天就解决了户口问题等十四年未能解决的难题。展现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后干部和部门的新作风和新变化。读者怎能不为这样的干部和部门的新作风新变化拍手叫好?
    三天解决拖了十四年的难题,让人欣喜中又感到忧虑。这个问题不是发生在交通不便偏远的山区,而是发生在省城的近郊,不是拖了两三年、四五年,而是拖了十四年,有关部门这些年对这个难题的处理,看似都合乎本单位的规定制度又无能为力,却都没有向上级反映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有些干部和部门对群众的感情淡薄了、工作作风轻浮了、工作态度敷衍了。读者怎能不为这样的干部和部门存在的问题忧虑万端?
    三天解决十四年难题是个个例,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能活动结束就万事大吉,落实改进作风八项规定不能刮阵风,更不能一劳永逸。愿党政机关、公权部门和事企业单位、城市社区、农村村委会,从三天解决十四年难题中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规章制度,改进工作作风,实行解决群众难题问责制,切实解决那些群众迫切期盼解决、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又无法解决、经过多方协调配合又能够解决的难题。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果,向落实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