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汉阴林下经济效益好
本报记者 刘玉林 通讯员 贺磊
   3月18日,记者来到了汉阴县观音河镇,在山林里看到了数间蓝白相间的标准化的鸡场。上千只鸡在整座绿色铁栅栏围起来的山间自由活动,小的1斤多,大的可以上市了有四五斤。“每月会给西安的客户发两次林下鸡,每次有500只左右,仅这一项每月利润就有4000多元。”指着在林间撒欢的林下鸡,家庭农场主冉勇向记者介绍道。
    外出打工返乡的冉勇、蒋友琴夫妇具有一定的养殖技术、经验和资金,是观音河村三组村的养殖大户。2012年开始在县相关部门的帮扶下,流转土地280亩,建起思源养殖有限公司,联合本村39户组建观音河镇饮水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林下鸡和猪牛羊养殖、苗木花卉、食用菌种植。
    记者在该镇观音河村三组看到,撒着欢儿在林间自由生长的,不仅仅是鸡群,还有三五成群的牛羊,水塘边戏水的鸭子……整个山间不时传出它们自由的啼鸣声。
    “这里环境好,和世外桃源一样,是个搞生态田园旅游的好地方!”
    “自从建起饮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我就定期为39户社员提供鸡仔、猪仔,大家的收入现在都增加了。”冉勇说,他还将继续扩大规模,种香菇和木耳,再建个农家乐。
    观音河镇党委副书记曾凡溧介绍,目前该养殖场一期建设已完成投资350万元,修建了办公综合用房800平方米、建设蔬菜食用菌3500平方米、鸡圈1200平方米、牛圈300平方米、正大模式猪圈1000平方米。并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建成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集生态观光、经济适用于一体的现代山林经济园区。
    冉勇夫妇发展林下经济的成功事例,只是林下经济为汉阴群众带来实惠的一个的缩影。近年来,汉阴县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拓宽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初步形成了“专业合作社组织、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户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林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全县发展山林经济大户20户,培育职业林农36户,林禽、林畜、林药、林桑等林下种植达10万亩,林下养殖112万只。建成培育产值过亿元林业园区1个,二千万至五千万的林业园区2个,并成功申报县级林业园区8个,市级林业园区1个。种、养、游立体式循环化发展的山林经济初见成效,林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带动园区农民3010户,人均增收1500元。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