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法律服务进万村 推进法治到基层
——省司法厅组织大规模法律服务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活动进安康、汉中纪实
    南郑县协税中学召开2015年春季开学第一周法制报告会。
    省司法厅法制研究处副处长刘孟华(右二)带队的省市工作组一行来到洋县磨子桥镇进行”民情报告制度“调研。
    省司法厅副巡视员张宝明(左一)带队的调研组在岚皋县佐龙镇民主法治示范村佐龙村调研。

    本报记者 邵林喜 刘俊
    2月28日,省司法厅“法律服务进万村,推进法治到基层”主题月活动动员会在西安召开,这标志着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开展以“讲法治、调矛盾、促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月活动正式启动。
    据悉,本次“法律服务进万村,推进法治到基层”主题月活动从今年3月9日起集中实施,到3月31日基本结束,省司法厅将抽调54名处级干部带队,组成54个工作组深入全省107个县(市、区)开展工作。同时,省厅级干部带队,组成11个调研指导组分赴包联市(区)对所属县(市、区)工作组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巡回指导检查,开展调研、帮扶工作。
    这次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举办千场法治报告会、调解千件矛盾纠纷、受理千件法律援助案件、指导千个民主法治村创建、落实千个镇街(社区)法律服务站(室)建设,着力构建法治宣传育民、公共法律服务便民、矛盾纠纷调解和民、法律援助惠民、民主法治为民的法律服务新常态。工作任务主要是解读《决定》讲法治,排查纠纷调矛盾,法律援助解民困,推行法治促治理,务实创新建机制。
    3月9日至3月13日,本报本网特派记者跟随省司法厅的调研指导组、工作组赶赴安康、汉中,对安康市紫阳县、岚皋县,汉中南郑县、洋县开展调研、帮扶工作。
    召开法制报告会
    3月9日晚,由安康市司法局、市文广局、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心联合创作的法治文化精品剧《冤家路宽》在紫阳县文化多功能厅隆重上演,给观看演出的600余名干部群众献上了一场精美法制文化视听盛宴。
    3月10日,紫阳县司法局在县城环城路社区开展了“法律服务进万家,推进法治到基层”主题活动法治报告会。报告会上,普法讲师围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继承法》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用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向参会的120余名社区干部群众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3月11日下午,南郑县协税中学召开2015年春季“开学第一周”法制报告会,县司法局法制宣讲员廖鹏,协税镇司法所所长郭继忠为师生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报告。
    3月12日,省司法厅法制研究处副处长刘孟华带领工作组一行参加洋县马畅初中2015年春季法治安全报告会。
    3月12日,“送法进校园”——白河县城关中学召开2015年春季法制报告会。
    3月12日,省司法厅办公室主任高涛带队的工作组在汉滨区老城办大北社区积极组织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活动中,律师、公证员结合司法实践中涉及的具体案例,以案说法,为社区广大居民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法制报告会。 
    现场调解矛盾纠纷
    3月11日,省司法厅办公室主任高涛带队的工作组现场参与了一起由关庙司法所主持调解徐某土地侵权纠纷案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3月12日,省司法厅办公室副主任王小桥在梁山镇利民村调研期间,协同县司法局,梁山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对一对亲兄弟间由于土地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矛盾纠纷案件,通过调解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兄弟之间签订调解协议。
    3月12日,省司法厅法制研究处副处长刘孟华一行指导调解了洋州镇巩家槽社区四组范志学与西南坝社区五组叶建浩建房纠纷案、马畅镇东湾村四组马俊、张黑邻里纠纷案、磨子桥镇张山下村二组许章艳与白何村五组陈善平返还彩礼纠纷案,经过耐心细致的讲法析理,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消除了纷争。
    调研基层法治建设
    紫阳县
   法治文化建设成为法治紫阳建设新亮点
    3月9日至10日,省司法厅副巡视员张宝明带领调研组一行来到紫阳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紫阳县向阳镇街道社区、县人民调解中心、县司法局、县政务服务中心司法窗口、蒿坪镇双星社区等地,通过实地查看、听取讲解、翻阅资料、现场问询等方式,仔细了解了紫阳基层人民调解、社会管理网格化、法律便民服务、法治文化、司法行政审批改革及紫阳“1+X大调解模式”运行等情况,详细询问了紫阳基层司法队伍建设、人员配备、法律服务开展等情况。
    在认真了解相关情况后,调研组对紫阳以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为总揽,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深入推进基层人民调研与法治文化建设,法律援助工作位居省市前列,安装数字化社区矫正监控软件,建立县、镇两级监控平台,实现了对矫正对象的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紫阳司法行政工作开展扎实,有亮点、有特色。
   岚皋县
   基层司法所服务零距离为法治岚皋建设添彩
    3月10日,省司法厅“法律服务进万村推进法治到基层”主题月活动安康调研组来到岚皋县调研,安康市司法局副局长黄元琴、岚皋县副县长吴世珍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进入岚皋县后,立即深入佐龙镇佐龙村、佐龙司法所、花里镇龙安村、花里司法所进行调研走访,调研组一行,认真听取了司法所在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指导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等工作情况的汇报,查阅了档案资料,与镇领导干部、司法所同志一同探讨了如何加强改进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调研组张宝明副巡视员对基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司法行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基层司法所作为一个政法系统窗口单位要立足基层,面向群众,特别是在“讲法治、调矛盾、促治理”和“服务发展大局、建设法治陕西”六大行动中,要充分发挥好基层法律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特殊人群管控等方面的职能优势,努力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争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实际行动树立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南郑县
   “双五”工作机制构建化解矛盾纠纷新格局
    3月11至12日,省司法厅办公室副主任王小桥在市县司法局领导的带领下,前往南郑县协税、两河、梁山、高台、阳春司法所,对基层司法所工作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和指导。
    在基层司法所调研结束之后,工作组一行来到南郑县司法局,与安康市司法局、南郑县司法局等领导干部一起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南郑县司法局局长陈兴云针对近年来,该县不断创新法治思维和人民调解观念,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特别是对探索建立的由综治办牵头,司法所为主,信访办、派出所、法律服务所共同参与的化解矛盾纠纷“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和矛盾纠纷化解排查、调处、回访、分析、预警预防“五步工作法”工作机制向工作组一行做了详细的介绍。
    据了解,“双五”工作机制的推行,实现了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五个转变”,即由被动接访调处向主动排查调处转变;由个案调处向综合化解转变;由阶段性突击抓向经常性排查调处转变;由行政性调处向专业化、法制化转变;由个别部门单位单方调向多方联动调格局转变。从而把南郑县大部分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引导到了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洋县
    “民情报告制度”搭建干部群众“连心桥”
    3月13日,记者跟随省司法厅法制研究处副处长刘孟华带队的省市工作组一行来到洋县磨子桥镇司法所进行调研。刚进磨子桥镇,该镇党委书记龚新英,司法所所长魏建宏就“民情报告”制度的产生背景、运行流程、督查措施等向工作组作了详细的介绍。随后,工作组一行还查阅了相关资料档案,并听取了磨子桥镇自实施“民情报告”制度以来的情况汇报,并对该镇的信访案件和积案化解情况做了详细了解。
    磨子桥镇党委书记龚新英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民情报告制度在2012年3月份开始在基层试运行,7月份正式实行,自从创新民情报告制度之后,磨子桥镇明显感觉信访量的大幅度下降,2012年比2011年同期相比信访量下降34%。2014年,磨子桥镇在全年收集回的民情中择出民间纠纷172件,处结并履行到位171件,调解成功率99.41%,比2013年同期纠纷量下降65件。现阶段民情报告工作制度已被研发成信息软件(民情在线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系统APP),实现了民情信息手机、电脑网上直报,镇上建立了民情报告工作平台,领导与机关干部包括村组干部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了解并交流民情办理进展情况。
    民情报告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工作“被动”为“主动”,把“问”和“解”有机结合,畅通了群众信访渠道,夯实了驻村干部责任,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政群关系。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