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洋县:订单农业日显不俗
    本报讯(记者 刘瑛 通讯员 贾军 宋继东 杨浩)“如今搞订单农业,今年每户可以多插两三亩苕,不用担心销路问题!”日前,洋县槐树关镇三里河村的农户正赶着好天气窖种有机红薯,村主任黄土林鼓励村民扩大种植面积。“订单农业”对该镇万岭、周湾等村的群众来说已算不上新鲜词。近年来,该镇部分农户在县农业部门的引导下,签订了有机红薯种植订购合同,有效地促进了薯农增产增收。
    “洋县红薯无污染,特别是以槐树关镇为中心的生产区域土质好,淀粉含量高,味道纯正,素有‘红薯之乡’的美称。但主要以作坊式的粉条初加工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没有规范的贮存和包装,在市场没有竞争优势,农民收益也不大。”槐树关镇镇长晏国良介绍了该镇前几年红薯产业的状况。从2011年开始,该镇在农业部门的联系下,康原生态农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槐树关、龙亭等镇达成供求协议,公司委派技术人员逐村培训、指导,给农民免费提供优质薯种,并免费提供一部分有机肥料采用高于市场价的标准保价收购。在生产过程中,公司督促农户严格按照有机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有机红薯产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亩产近8000斤,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民有机种植红薯的积极性。目前,该县已建成有机红薯种植基地3020亩,1300多家农户和该公司签订了协议,年产有机红薯超过2万多吨。
    日前,记者采访了槐树关镇万岭村有机红薯培训会,康原生态农业现场给6个标杆示范基地村的薯农发放了优质薯种3000斤,有机肥200袋,印发《有机红薯栽培技术规范》资料300多份。“订单农业给我们吃了定心丸,给我们提供优质品种、有机种植技术培训,我去年种了5亩有机红薯,和普通红薯相比共增收5000多元!”周湾村支部书记张万德笑着对记者介绍了自家地的收成。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