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乾县:新常态下力求新突破
本报讯(记者 刘成 通讯 张高峰 韩龙 文刚)2015年,乾县将进一步加快果畜富民步伐,提升工业强县实力,拓宽城镇带动范围,务求旅游新突破,力争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工业提质增效,城乡协调发展,旅游亮点迭出。
着力推进“果畜富民”步伐,力促农民增产增收。乾县按照“稳粮、优果、扩畜、增菜”的思路,调整优化结构,拓宽增值空间,全力打造区域特色农业板块,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大力发展以果品采摘、民俗体验、休闲旅游为主的生态农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拓宽农业增值增效空间。同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支撑保障能力。计划投资2.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3.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复垦土地1000亩,治理水土流失13.68平方公里。年内培育职业农民1000人,使之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强力提升“工业强县”实力,推动工业提质增效。该县坚持以扩量提质,推动转型升级为目标,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纺织、建材三大主导产业,突出优化布局、壮大支柱、提升效益,着力在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上实现新跨越。在装备制造产业上,按照“陕西制造、乾县配套”的目标定位,加快韩国PNT陕西工厂、星云机械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天津王派电动车、正麒电驱装置项目,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成套设备发展。在纺织产业上,以“转型升级、延长链条”为方向,推进纺织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双“1113”工程为抓手,积极实施“民营企业促进工程”、“品牌培育工程”,推进银企合作,年内新增规模企业3户。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技改贴息资金,完成华通机电、同心连铸、银河织袜等9户企业技术改造。
全力拓宽“城镇带动”范围,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加快国家级重点镇阳洪镇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大镇。重点抓好临平、阳峪等镇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大杨、梁村等镇建设农贸市场,优化配套设施,增强集镇功能,繁荣镇域经济。完善进城落户农民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年内完成进城落户农民2.2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3%。强化日常管理,持之以恒开展县城容貌大提升、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力促城市形象大提升、镇村环境大变样。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城市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方向转变。
努力深化“旅游突破”战略,构建旅游发展新亮点。紧紧抓住省上建设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和十大文化旅游景区的机遇,完成唐陵石刻艺术博物馆等5个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启动乾陵游客服务中心、武则天时代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创新景区建设合作机制,组建乾陵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搭建景区建设融资平台,招引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景区建设。同时,做靓生态旅游。持之以恒实施“三万”工程,完成乾陵绿化360亩,栽植侧柏7万余株,新栽牡丹2000亩,倾力做美做靓乾陵。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启动临平农发创意农业产业园,着力促成大北沟农业观光体验基地项目落地,把乾陵至临平打造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采摘、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长廊。积极推进佛留大关中文化民俗村、灵源弥陀寺、铁佛古镇、新阳凤凰山建设,打造乡村特色旅游新亮点。
着力推进“果畜富民”步伐,力促农民增产增收。乾县按照“稳粮、优果、扩畜、增菜”的思路,调整优化结构,拓宽增值空间,全力打造区域特色农业板块,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大力发展以果品采摘、民俗体验、休闲旅游为主的生态农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拓宽农业增值增效空间。同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支撑保障能力。计划投资2.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3.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复垦土地1000亩,治理水土流失13.68平方公里。年内培育职业农民1000人,使之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强力提升“工业强县”实力,推动工业提质增效。该县坚持以扩量提质,推动转型升级为目标,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纺织、建材三大主导产业,突出优化布局、壮大支柱、提升效益,着力在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上实现新跨越。在装备制造产业上,按照“陕西制造、乾县配套”的目标定位,加快韩国PNT陕西工厂、星云机械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天津王派电动车、正麒电驱装置项目,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成套设备发展。在纺织产业上,以“转型升级、延长链条”为方向,推进纺织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双“1113”工程为抓手,积极实施“民营企业促进工程”、“品牌培育工程”,推进银企合作,年内新增规模企业3户。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技改贴息资金,完成华通机电、同心连铸、银河织袜等9户企业技术改造。
全力拓宽“城镇带动”范围,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加快国家级重点镇阳洪镇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大镇。重点抓好临平、阳峪等镇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大杨、梁村等镇建设农贸市场,优化配套设施,增强集镇功能,繁荣镇域经济。完善进城落户农民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年内完成进城落户农民2.2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3%。强化日常管理,持之以恒开展县城容貌大提升、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力促城市形象大提升、镇村环境大变样。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城市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方向转变。
努力深化“旅游突破”战略,构建旅游发展新亮点。紧紧抓住省上建设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和十大文化旅游景区的机遇,完成唐陵石刻艺术博物馆等5个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启动乾陵游客服务中心、武则天时代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创新景区建设合作机制,组建乾陵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搭建景区建设融资平台,招引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景区建设。同时,做靓生态旅游。持之以恒实施“三万”工程,完成乾陵绿化360亩,栽植侧柏7万余株,新栽牡丹2000亩,倾力做美做靓乾陵。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启动临平农发创意农业产业园,着力促成大北沟农业观光体验基地项目落地,把乾陵至临平打造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采摘、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长廊。积极推进佛留大关中文化民俗村、灵源弥陀寺、铁佛古镇、新阳凤凰山建设,打造乡村特色旅游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