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我想让乡亲们都发果子狸的财!”
——记佛坪县永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党员养殖户何志斌
    通讯员 吴燕峰 记者 吴哲
    羊年新春乍暖还寒,但在佛坪县陈家坝镇孔家湾村的永安种养殖场里,眼看着800多只胖乎乎的果子狸蹦上跳下,党员养殖户何志斌心中却暖意融融。去年,他销售果子狸300多只,创收40多万元,今年又计划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产业,在小山村闯出了一条生态养殖的致富路。
    何志斌一直喜欢小动物。高中毕业后,他养过蛇、大鲵,但一直没能做大规模。2010年,他听在广东打工的朋友说果子狸在广东销路很好,就想到当地山上也有野生果子狸,佛坪生态环境又好,肯定适合养殖。他专程前往广州了解行情,了解到果子狸是珍贵的毛皮肉兼用型经济动物,肉质鲜嫩可口,毛皮称为青皮,是制裘的上等原料,而且人工养殖成本低、效益大前景很好,他就有些动心,便自购书籍、上网查询等钻研果子狸养殖技术。
    2010年,何志斌建起60平方米的厂房,尝试养殖果子狸30多只,当年就赚了6000元,更坚定了他的想法,他又四上河南、三下山西拜师求经,全面掌握了果子狸的生活习性、繁育防疫、选种育种、圈舍搭建等关键技术。连年来,陈家坝镇政府、信用联社和县组织、农业等部门也大力支持,帮他申批用地、提供贷款50万元等解决建设发展困难,何志斌的养殖场扩大到2000平方米,年均养殖果子狸1000多只,出栏二三百只。2012年,还以他为骨干成立了永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何志斌养果子狸赚了钱,还吸纳2名村民帮忙,让他们在家门口月均务工增收2500多元,还能学习技术。许多村民也前来参观请教,何志斌毫不保留地讲授技术、分析市场前景,已带动两户村民养果子狸。村民沈文明家境困难,何志斌就让他跟着自己边干边学,去年还为他引进种狸发展产业。
    果子狸当地人称“白眉子”,又叫香狸、花面狸、白鼻狗,人工养殖主要喂玉米、稻谷、红薯、萝卜等,食量很小,养殖成本很低。但果子狸怕湿、怕热、喜阴,对圈舍要求比较高,他多年摸索建造的圈舍架高1米左右,干燥、通风、便于清扫粪便,夏天要盖遮阳网降温,冬天挂草帘保暖。平时,要做好防疫消毒,还要按照不同年龄调配食物,每天天不亮他和妻子就要起床,花费五六个小时把玉米、麦麸、瓜果等三大锅配料煮熟,才够1000多只果子狸一天的饲喂量。每年3~5月小崽出生,还要随时观察、精心照顾,孩子上学都顾不上接送。虽然辛苦,但果子狸一直长势良好、供不应求,去年一只果子狸卖到1000元左右,夫妻俩乐开了花。
    “下一步我打算把场房扩大到3000平方米,增加林麝养殖项目,也养更多的果子狸,就能为更多的乡亲提供种狸,我想把技术提供给更多的人,让乡亲们都发果子狸的财,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共同致富!”何志斌说着他羊年的新愿景。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