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6版
华山脚下上九会灯笼祈福闹新春
    本报讯(杨雷雷 记者 刘晓林 朱博武)2月27日,农历正月初九,华山脚下迎来了一年一度传统的祈福灯笼会(也称上九会)。有着浓郁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的华山祈福灯笼会让华山充满了喜庆、祥和、热闹的节日氛围。
    在陕西关中送灯笼的风俗源远流长。据说古人认为天上有十二星辰,地下有十二分野,因此,我国古代对十二这个数字比较崇尚。民间的习俗为舅家从小孩出生开始送灯笼,一直要送到孩子12岁。灯笼上要有“长命富贵”四字,称为“长命灯”。
    灯是光明之物,送灯笼寓意照亮孩子成长的道路。送灯时,还要带上麻花、挂面等食品。孩子满12岁之后还要举行完灯仪式,完灯仪式要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共同庆贺,并给孩子送去祝福。这时大人就把系在孩子脖子上的红缰绳剪断,把项圈解开,象征着孩子已从儿童步入青少年时期,不再会受魔鬼的干扰,可以自由自在地成长了。
    完灯的民俗演变到现在,一些地方外婆给外孙送花馍,把花馍做成老虎、狗、牛、兔子、凤凰、鸡等可爱的小动物,期望外孙能像这些飞禽走兽一样,跑得快,飞得高,安康吉祥。而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可见灯笼民俗的重要性了。在传统文化中,灯是光明和智慧的象征。灯笼会上,华山道教协会在道教宫观张贴吉祥字符和图案,送上希望和祝福。人们打着灯笼,点亮光明和希望,期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强盛,世界安宁。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