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大爱无言 大孝无垠
九旬母亲瘫痪24载 六旬儿子用爱创造奇迹
    母亲见到认识的亲人后会抱在一起。
    由于上了年纪,姚富国特意买了辆电动三轮车拉着母亲外出。
    姚富国推着母亲在村子里散步。
    姚富国为母亲喂饭。
    姚富国收拾晾晒的尿布。
    姚富国正在为母亲梳头。
    姚富国为母亲搓手。
    姚富国为母亲穿衣。
    姚富国和母亲开心地聊天。

    本报记者 张国政 特约记者 李西成 崔正博 文/图
    面对年迈的父母,面对身体越来越差,甚至身患疾病的父母,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答卷。在母亲最脆弱、最需要他的时候,65岁的姚富国交上了一份满分答卷。24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如今,奇迹一天天发生了,93岁高龄的母亲头上白了的头发又逐渐变黑了,母亲也可以隐约听懂儿子的一些话语。村民说:“姚富国是用孝敬的大爱,创造了奇迹!”2月26日,本报记者来到渭南市高新区良田街道办事处姚家村,见到了这位村民口中夸奖的孝子姚富国。
    2月26日一大早上班,热心市民打来电话说,渭南市高新区良田街道办事处姚家村有一位人人都夸的孝子,多年来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希望记者前去报道。
    随即,记者驱车前往。姚家村位于高新区良田街道办事处,属于偏远的城边村,村民多以就近打工为主。
    刚进大门,只见院子里挂满了晾晒的衣物、被子、尿布等。走进屋子,65岁的姚富国正跪在床上给母亲按摩,不时地给母亲搓手。见到记者,姚富国笑着说:“叫一声‘妈’不容易,再苦再累回到家里还有个妈。我是在还账呢,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如今,母亲因脑血管栓塞卧床不起,做子女的,能做的就是好好伺候老人,偿还母亲的恩情。”
    自1991年,姚富国的母亲李精明瘫痪后,生活不能自理,言语不清。每天给她按摩、擦身、喂饭、清理大小便就成了儿子姚富国的家务。老人虽卧床多年,但屋子里却十分干净,没有丝毫难闻的味道。姚富国的妹妹姚见花告诉记者:“母亲虽有三儿一女,大哥在外地工作,平日没时间回来,三哥在家务农,家里经济情况一般。平日里,母亲常年跟二哥住在一起,这些年照顾母亲,可苦了二哥二嫂。”
    “母亲痴呆瘫痪后,她想上厕所都不会喊,所以我们就要把握好时间,每隔两个多小时就要给她换尿布。”姚见花说,除此之外,每隔几个小时帮母亲翻一次身,只要是在照顾母亲的夜晚,哥嫂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给母亲洗澡时,母亲害羞,不让二哥洗。二哥就给母亲说:我是你的儿子,有什么好害羞的。就这么寒来暑往24年,姚富国的孝心也感动了左邻右舍。村民姚联孝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十天半个月,一般人都能坚持,但二十几年如一日,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姚富国是个好人,能坚持这么多年真不容易,人常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姚富国是在传递亲情的力量,也是在弘扬我国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都说老小孩,老小孩,老人有时像个小孩,会发脾气,会不吃饭,遇到这种情况,姚富国甚至给母亲跳舞,逗母亲乐。因常年卧床,姚富国看书自学按摩方法,坚持给母亲按摩。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天带母亲出去转转。由于上了年纪,推母亲外出感到吃力,2014年姚富国还买了辆电动三轮车,平时带母亲出去转。担心母亲长时间不说话会丧失语言功能,姚富国每天教母亲数数,喊家人的名字。记者采访时,姚富国指着一旁的妹妹见花问母亲:“这是谁?”母亲模糊地说:“花花。”
    姚富国说,他是一个农民,不知道什么是大恩大义,但他清楚地是父母亲养育了他,给了他无限的疼爱,这笔账一辈子都还不清。妻子李彩侠也说:“我们会好好伺候母亲,善始善终。”如今,无论多忙多累,姚国富每天都会按时回家,给母亲喂饭,照顾母亲。
    编后:采访结束后,记者心里不禁感慨万千,深深被姚富国尽孝的精神所感动。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里,多少远在天涯的游子,坐火车,倒汽车,不远万里,只为回家与亲人团聚。回到家里的时候,可以喊一声“爸爸、妈妈”。姚富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当父母渐渐老去,作为子女,我们能做什么?与其在父母离世后后悔还念,倒不如趁着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