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4版
田间地头农活忙

    2月26日,在华阴市岳庙办延城村田间地头上,种粮大户杨捍卫组织人力、机械为麦田施肥、春灌,大战小麦返青关,力保500亩夏粮丰产丰收。
    杨捍卫告诉笔者,他认真学习了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是文件中强调要优先保证农业农村的投入,真是让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作为一名农民,他一定要勤恳做事,科学种田,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史应照 孟晟博 摄
    紫阳“春风行动”情暖万家 
    本报讯(记者 李博 通讯员 彭友虎)新年伊始,紫阳县瓦庙镇以“五个一”工作法为载体,开展“春风行动”为外出务工农民送上一份特别的“新春贺礼”,让他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新年味”。
    该镇针对本镇劳务输出数量大、质量低的特点,采取部门联动、多法并举,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含金量”。包组联户干部深入村组,直面农户,收集有外出务工意愿的人员数量及其基本情况,并结合人员的文化程度、个人身体状况、适合从事何种工作等情况,为其量身定做劳动技能培训建议和甄选就业岗位。社保站通过内引外联,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搭建就业信息交流沟通平台,提供就业渠道信息78条,联系就业岗位500个,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序流动,积丝丝极鼓励、支持有创业愿望、有实力、有经验、有技术、有资金人员在本土创办经济实体,调动创业积极性。
    为进一步拓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司法所向有外出务工意愿人员发放500份“法律援助便民联系卡”,宣传讲解《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法律援助条例》等;通过形象直观的案例讲解、剖析,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旅途及务工中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镇巴农村新春新事
    本报讯(记者 胡汉杰 通讯员 刘文生)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镇巴县农村过年的习惯也在悄然变化。按以往过去的习俗,每年春节,长辈都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晚辈。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年给长辈发红包,祝福长辈健康长寿。
    今年,该县长岭镇新房坪村75岁的杨正兴老人和老伴,在年三十晚上和正月初五前共收到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给的3000多元红包,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杨正兴老人的女儿杨莉说:“小时候都是父母给我们压岁钱,现在成家立业工作挣钱了,给父母发红包表达自己的孝心。”
    据了解,在镇巴农村,同杨正兴老人一样,收到子女或晚辈送的红包的老人比比皆是。
    富平现代农业园区工人务菜忙
    本报讯(记者 路西平)正月初七,阳光明媚。在富平县南社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蔬菜日光温室内,工人们有的打尖,有的采摘西红柿、装箱、拉运、整理草苫,大伙儿忙得不亦乐乎。
    正在收拾草苫子的工人张克亮告诉记者:“这几天,天气好,要及时卷草苫子,透光,增加光照,让棚里的西红柿吸收光照,提高品质,让西红柿长个好卖相。”据合作社基地负责人周小东介绍:“现在温室里的西红柿已经开始采摘第二茬,今年价格还不错,市场需求大,工人早早都上班忙开了。培育的辣子、茄子、西红柿等幼苗这几天就要移栽到大拱棚。”
    由于今年春节较往年略迟,富平现代农业园区春耕生产在年前就已开始。留古现代设施蔬菜园区的大棚辣椒、西葫芦栽植基本结束,张桥现代设施甜瓜园区甜瓜栽植也已接近尾声,其他园区设施瓜菜栽植面积均已过半。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