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丹凤上万人摘“穷帽”
本报讯(樊利仁 记者 孙兴利)记者2月28日从丹凤县了解到,该县把精准扶贫工作与陕南移民搬迁、产业园区发展、小城镇建设、消费市场培育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四区同建”的模式,通过下派1000余名干部下基层帮扶等办法,帮助边远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去年,该县1.31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摘下了“穷帽子”。
该县巧妙地把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旅游景区相结合,促使一大批贫困人口“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目前,位于丹凤县境内沪陕高速出口一带的商棣工业精深加工区,就是典型的城乡统筹发展“试验田”,该园区入驻鑫圣源保温材料、恒大产业园等9家企业,聚合周边贫困人口2000余人。利用华茂、民乐、万湾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先后引进8家“农字号”企业入园发展。
该县广泛动员,积极实施贫困人口劳务技能培训工程,落实贷款优惠政策,鼓励群众以创业促进就业,并围绕“四大区域”建设,就地就近转移贫困户1000余人就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要模式,动员贫困户积极种植天南星、猪苓、丹参、金银花等中药材5000亩,以凯农、忠山两个魔芋加工企业为龙头,动员贫困户发展魔芋3000亩,使贫困户普遍增收1000元以上。
该县巧妙地把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旅游景区相结合,促使一大批贫困人口“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目前,位于丹凤县境内沪陕高速出口一带的商棣工业精深加工区,就是典型的城乡统筹发展“试验田”,该园区入驻鑫圣源保温材料、恒大产业园等9家企业,聚合周边贫困人口2000余人。利用华茂、民乐、万湾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先后引进8家“农字号”企业入园发展。
该县广泛动员,积极实施贫困人口劳务技能培训工程,落实贷款优惠政策,鼓励群众以创业促进就业,并围绕“四大区域”建设,就地就近转移贫困户1000余人就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要模式,动员贫困户积极种植天南星、猪苓、丹参、金银花等中药材5000亩,以凯农、忠山两个魔芋加工企业为龙头,动员贫困户发展魔芋3000亩,使贫困户普遍增收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