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A3版
贺岁节目又多又精彩
通讯员 马永斌 武小莉 记者 王宏海
    宜川县蒲剧团把精心编排的戏曲送到了全县的各个乡镇、村组。
    胸鼓表演。
    观看演出的群众。
    良子申村的秧歌队。

   腊月二十三,是农历小年,延安市宜川县大街小巷时不时响起鞭炮声,灯笼、年画、对联、琳琅满目的商品等年货已摆满街头,行走在大街小巷的人们明显感到了新年的气息。记者在街道遇到了英旺乡农民李慧杰,一见面他就高兴地说:“给娃娃买了衣服和副食,走吧,看看我的新地方(房),村里今天还有唱戏的哩,咱村里人过得不比城里人差。”他把两大包东西放进三轮车,“今天我一大早就来了,一车黄瓜都低价批发掉了,赶着买点年货,早点回去好收拾。”
    一进村,就看见老乡们聚集在临时搭建的戏台前,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块拉家常,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穿着的衣服不比城里人差,满脸挂着喜悦的笑容。“人家演得就是好哩!党和政府就是关心我们群众的生活,还给我们演戏,这样的活动以后还得多多办哩。”今年65岁的杨大爷看到“送戏下乡”到村里,他期盼着以后还有更多机会,现场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在英旺乡富庄村的大棚产业示范园区的后面,就是李慧杰的家。白院墙,红大门,四间宽敞明亮的大平房,这是2013年受灾后,政府帮建的灾后重建房。李慧杰拉着记者参观起了村里盖的灾后重建房,四四方方16米的地子,25平方米的四间平房,除了政府补贴了3万元,李慧杰一共花了六七万元。这两年李慧杰一边种大棚蔬菜,一边抽空开三轮车跑工地拉砖什么的打零工,为的就是早点实现他的羊年心愿——早点装修好隔壁的两间房,地砖、暖气、卫生间都弄上,再添置一套新家具。中央刚刚发布了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改革是动力,法制是保障”。农民看了心里非常高兴,有了党中央政策的支持,农民看到了希望,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早日实现中国梦!“咱县上的蒲剧团经常搞送戏下乡的活动,村里的老老少少就等着来哩,这不,现在不愁吃喝,就是盼望着给咱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也‘加加油’。”
    离开英旺乡,记者又来到秋林镇良子伸村,远远地听到了锣鼓的声音。“欢快的锣鼓敲起来,喜庆的秧歌扭起来!”秋林镇良子伸的村民又舞动起来了。2011年,该村100多名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了“良子伸民间民俗文化社“,下设农耕文化组、民俗文化组、饮食文化组、锣鼓队、斗鼓队、秧歌队、民俗说唱队、老年健身队等,让大家健身锻炼、愉快的生活。
    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良子伸村自发组织的秧歌队,抬着花轿,扭起了秧歌。“我们村的民俗说唱队、健身队经常排练、锻炼,上有90岁高龄的民歌手,下有5岁的小鼓手,真正达到了全村总动员,老少齐上阵,他们在舞台上个个是演员,扭得好哩!”一位姓崔的村民高兴地说,“今年村上的苹果大丰收,大伙都想用这种方式庆祝丰收的喜悦。”“国家的政策好了,农民富起来了,现在吃饱了、吃好了,农民也追求精神享受了,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我们农村人也有一份责任。”
    提起90岁高龄的民歌手,她叫吴苏琴,唱的是具有宜川特色的民歌,有《妇女放哨》、《五更思夫》等等,在当地小有名气。
    2012年该村成立了“宜川县秋林镇良子伸中老年文体协会”,同年,还接待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小分队的专题调研,并多次为宜川县摄影家协会提供古民俗、饮食多方面的拍摄素材,有20幅作品参赛获奖。2014年伊始,该村参加了“和谐宜川闹新春”元宵节会演活动,由老、中、少三级队员参加表演的“壶口斗鼓”,打红了县城的街头巷尾,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2月11日,“县文联来咱乡上演出了”这一消息在宜川县牛家佃乡不胫而走,大伙早早地就坐在乡文化站广场,等待演出开始。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和牛家佃乡西坪塬村村民自编自导的扇子舞中拉开了“送欢乐下基层”演出序幕,《黄河在壶口站起来》、《江山》、《欢天喜地》等歌曲及《西部情》等舞蹈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农民张大爷告诉记者:“现在社会非常好,农民收入年年增加,物质丰富了,但是人们的精神空虚了,国家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非常及时,也非常好,24个字,字字说在大家心里”。
    忙碌了一天的采访,记者亲身感受到了国家好政策让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富裕后的农民也在不断的追求丰富的精神享受,由吃饱到了吃好,由追求物质享受到精神享受,由愚昧到文明,有破旧的院落到整齐的新农村,这些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而是反映了农村在美、农民在富、农业在强。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让农民笑容满面,真心希望农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