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A1版
横山:农家再报喜盈门
    横山酒文化之猜拳行令。
    家里来了客人,村民李怀斌炖了一锅羊肉招待客人。
    炸好的油糕与油馍馍。
    72岁的杨凤梅老奶奶在灶台前擀杂面。
    两位师傅说书内容是:《咱们是说书唱曲的人》。

    本报记者 鱼玉军 通讯员 张新春 文/图
    立春过后,陕北大地一连几天都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午后温暖的阳光伴随着微风轻柔地包裹着大地遗存的瑞雪,默默地滋润着一方水土。
    2月5日,横山县横山镇吴家沟村张子贵家,高朋满座。这一天,该村别的村民家办喜事,宴席期间,亲朋好友趁着空闲走亲访友,来张子贵家串门。想好好招待一下亲友们,张子贵不但张罗置办了一系列传统美食,更邀请了县上的知名说书艺人前来说唱助兴。
    院子里,两位书匠端坐在凳上,腿绑三层竹书板,手戴一串麻喳喳,弹起个三弦定准个音,一段《咱们是说书唱曲的人》说给围观的众人听。字正腔圆的唱功配合诙谐幽默的书词,从开场到收尾一直就没有缺少过围观者的掌声。 
    窑洞内,热腾腾的油糕、新出锅的油馍馍、刚擀好的杂面叶、馨香扑鼻的铁锅炖羊肉等一道道地方特色美食就着农家新酿出的米酒,无不彰显主人的热情好客。婆姨们端上碗饭围着客厅的茶几净拉些家长里短的闲话,男人们则盘坐在土坑上划拳打关比拼着酒量。“一辆马车两马拉,车上有个三朵花;金花银花翡翠花,赶车的师傅是革命家;六六大顺革命家,八仙过海革命家……”横山地道的酒文化在这独特的拳声里被演绎的豪迈奔放。“七是七来八是八,七七八八我回了娘家;提上篮篮我抱上只鸡,丈母娘看见女婿她笑个嘻嘻;哎哟、哎哟,她笑个嘻嘻……”在临近年关的腊月十七这一天,听着这醉人的酒曲,看着窑沿上悬挂的红灯笼和玻璃上的新窗花,让忙碌的人们意识到,年味早已从农村开始蔓延。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