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全国农民报看“华西村”异地采访
“天下第一村的百年梦”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的创新转型路
   本报记者 张晓强
    “我对自己最大的要求,就是时刻要有危机意识”“出差都是三点一线,我现在玩不得、等不得”……说这些话的,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掌门人,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吴协恩。
    2月6日至9日,“全国农民报看‘华西村’异地采访”活动在华西村举办,吴协恩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侃侃而谈,讲述过去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华西村的“百年梦”。
    华西村民去年人均收入超8万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华西的2014年,吴协恩说就是“变”。据悉,去年华西村完成可用资金26.59亿元,上交税金9.82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2%和12.19%;老百姓人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各项福利超1万元。
    “新常态首先要有新理念,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办法做现在的事情,而要用新思维应对新变化。”吴协恩说,他用一个“新”字来展望2015年。他定下的2015年的目标是,在稳中求进的前提下,传统产业要继续提升,服务业要继续增加。他还透露,华西8大公司已签下“责任状”,立下“军令状”,“签下了30.5亿的目标任务,比2014年完成数增24.02%。”
    这样的“成绩单”无疑让人羡慕。不过,在吴协恩看来,还不够。“我对自己最大的要求是要有危机意识,危机意识非常重要,搞经济的一夜之间可能就会没有了。”他表示,如果一个人没有危机意识,看不到自己和企业内部的问题,那就是最大的问题。如果看到自己和企业都是好的方面,那就是最大的危机。在他看来,华西这么多年的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凡事做在了前面——问题考虑在前、风险评估在前、危机预防在前。
    在这方面,吴协恩学习吴仁宝老书记,每天都会浏览大量的新闻报道,看时政新闻、财经信息。“从2003年开始,我都会在早上7点半之前到办公室。”吴协恩透露,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新闻,学习了解各种新资讯。
    城乡一体化不是让农民都进城
    说起城乡一体化,吴协恩很感慨:其实现在城乡区别真的不大了,“比如我家小孙子,上次给他买个玩具,他一定要拿到华西村玩,因为他平时在无锡上幼儿园,在城市里的居住环境还不如爷爷奶奶这村子里宽敞玩得开。”所以,城乡一体并不是让更多的农民进城,而是要做到资源均等化,让农村人享受到城市的各项福利和各项社会管理。 
    比如农村的中老年人融入不进城市生活,反而会造成社会问题。而且现在“城市病”很严重,空气污染、道路拥堵等问题突出,所以我们更应该想办法把农村建设好,分解城市压力。“公路通到家门口,环境好了,基本保障也有了,农村比城市更好,农民就不愿意进城了。”
    目前,华西村在硬件上已经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包括周边20个村的道路全部通畅,村村通公交,硬化路已经通到每家每户都住上了别墅洋房。“华西最需要做的是,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不是仅仅给点钱就行了。”他说,今年要增加老百姓的服务内容,包括对老人的健身培训,专门请了太极拳和瑜伽教练;增加对年轻人的技能培养培训,去年12月份还送了3个村里青年到西点军校培训了半个月,专门学习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到日本学习种植有机大米
    “去年我们到日本建公司,合作生产有机大米。把好的经验和方法带到华西,教农民怎样才能种出好大米。”吴协恩说,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
    日本人种植大米的苛刻要求,令吴协恩很感慨,他告诉记者,日本人不单单是不使用化肥、农药,就连除草剂也不用,而是用新技术让稻田里的草不生长。“就是在联合插秧机下面铺一张纸,纸到了水里会覆盖土地,秧苗可以插下去,但草长不出来。纸张可降解,不会产生污染。”而日本的农民也是“科技型”的,自己买农具的时候,甚至会根据自家田地的面积、地势等要求,跟厂家“私人订制”改装过的插秧机,使用起来更实用,也更接地气。
    “在日本种的有机大米今年就要运500吨回来。”他说,以后要在华西搞试验田,让大家看到怎么种出优质健康的大米。这不仅是技术的引进,还涉及到土壤、空气、水等各项指标能否达到日本标准。“目前华西的空气已经达到了标准,水质还差一点点,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吴协恩告诉记者,为了减少雾霾,让空气环境更好,华西已经将产能落后、能耗高、不具有改造条件的化工厂全部关闭,目前华西没有一家化工厂。2013年到2014年投资5个亿,要求华西企业的环保标准要超国标,“通过3到5年的时间,让华西的空气更好,环境更漂亮。”
    不求百亿企业只做百年企业
    华西村的发展素以紧跟潮流而著称。很多人关心:在新常态下,华西村的发展将何去何从?其实,吴协恩心中早有一张“蓝图”,“对百亿企业想得不多,更多地想怎么做百年企业、百年村庄。”看来,“百年企业、百年村庄”将成为华西村新常态下的追求。
    如何打造百年企业?在吴协恩看来,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除了继续跟进发展服务业外,华西集团又“跨界”进入了很多新兴行业,比如玩众筹拍电影、电子竞技等,“这些我们要放手让年轻人去做、去尝试。”
    “众筹这一块我们是在试水,算是个新金融的概念。P2P是新金融的一个方向,但是现在诚信体系还没有完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说起新金融的概念,吴协恩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他表示,现在华西的团队试水众筹,因为它风险比较小,又可以培养团队。
    在华西村,提到吴协恩,不少人能随口报出他的手机号。
    其实,华西村的所有人都知道,大家发现什么情况,都可以直接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吴协恩,他都会收到,能及时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会做说明解释,力争早日解决。
    此外,每个月吴协恩都会向村民通报村里经济等整体情况,到年底,还要代表全家人向村民们表态、承诺。“每次选举都是全票,实际上这是对我的一种鞭策。越是老百姓对我这样,我越要好好干,尽量让他们少找出一些问题来。”
    对“不差钱”的华西村来说,村庄的硬件设施不是问题,更核心的是:人的素质、文化的传承。吴协恩表示,华西村已经开始了系统的培训:已开建文体中心,将来给老年人请瑜伽、太极拳教练;对年轻人进行技能培训,如把青年人送去西点军校学习团队合作,35岁以下的青年人还要到结对帮扶的贵州山村去锻炼,就像电视节目《变形记》一样去吃苦磨炼。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