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千年古镇 铁边要塞






本报记者 张晓强 文/图
这是一座古城,千年历史几经磨难,美丽传说后人赞叹;这是一座红都,红军踏下足迹片片,长征精神代代相传;这是一片绿地,环境巨变绿色遍野,退耕英明千秋功业;这是一片沃土,物产丰富文化蕴含,层出贤士桃李满天;这是一个舞台,历任精英励精图治,造就百姓福祉连连;这是一个堡垒,干群一心力量无边,党旗飘飘指引向前;这是一张名片,豪情万丈手笔不凡,民间宋城已经实现;这是一张蓝图,陕北名镇已经实现,勾勒未来再看明天!
铁边城镇位于吴起县西北部,总土地面积796.3平方公里,辖30个村、195个村民小组、4037户17570人,镇区常住人口5800人,全镇现有耕地7.6万亩,国家确认退耕还林面积29.7万亩,荒山面积7.4万亩,是延安市33个城乡统筹示范镇之一,陕西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之一,全国重点镇之一,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余元。
铁边城是一座古城,相传因大夏国公主赫连铁在此屯兵驻守而得名,镇内至今保存女王坟、古城墙、校场滩、点将台、营盘院等遗址,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较为丰富的旅游开发资源。1935年10月18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夜宿铁边城张湾子村,次日到达吴起镇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镇内张湾子有保修完好的毛主席旧居。
全镇倾力投资打造文化古镇
从2008年起,铁边城镇全面启动小城镇规划建设,计划投资3亿元,用12年时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目前累计投资2.85亿元,共征地770.62亩,拆迁房屋286户4.15万平方米,建成过境路工程2.81公里,建成市政主干道及管网工程1900米;建成商住房38栋、2700间、8.1万多平方米;新建镇属机关单位办公场所13处、广场1个;建成南城坡、河西台及凤鸣湾新村3处、安置和异地搬迁470余户、农贸市场2个、文化广场3个;完成了城区排洪、供电、供水、行道硬化绿化等工程,城镇建设初见成效。
2014~2018年,计划再投资1亿元,完成女王阁、女王坟公园、三义庙、升龙庙、文化图腾主题公园、点将台公园、古塔公园、城南湖、水牢及烟台、旅游接待中心、革命教育展馆、民俗文化展馆、民俗文化演艺、农家乐接待区等旅游建设项目。
同时,在生态建设方面,铁边城镇大力实施国家退耕还林政策,2009年以来完成流域治理5.9万亩、补植12.1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4万亩,林草管护水平逐年提高;农村基础建设着重围绕水、电、路、沼、厕、讯、住房等方面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全镇人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产业建设以做好常规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为基础,以发展“一园两社三区”为重点,农民收入日益提高。
党的建设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根本,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强化党员干部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安全、社会、维稳、卫生、教育、计生、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有力推动。
加快城乡统筹建设铁边要塞
按照统筹城乡要求和当地群众的需要,铁边城镇党委、镇政府规划从2010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计划搬迁偏远山区农户600户,使镇区人口净增长3500人左右,目前已建成南城坡移民一处、河西台移民一处、凤鸣湾移民一处、建成窑洞1476孔、平方362间,累计搬迁470户2350人。通过边远山区异地搬迁,逐步实现镇区人口聚集。按照“农民自愿、政府统规、转移安置、基础完善”的原则,落实各级政策,制定出台了移民搬迁的具体办法。
在搬迁对象的确定上,大力提倡偏远贫困山区农民异地搬迁。在政策的补助上,凡是以前享受过吴起县新农村政策的山区移民户,仅可享受省市白于山区移民搬迁补助政策(每人6100元);凡是未享受过吴起县新农村政策的山区移民户,可同时享受县补助政策和省市白于山区移民搬迁2+1补助政策(即每户20000元,每人10000元)了另外,对搬迁贫困户,除享受上述政策补助以外,每户再补助10000元。
在城镇建设的带动下,镇区内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公共服务功能有效发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新建了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古镇广场等公共健身娱乐场所,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平安乡镇”创造活动为载体,制定了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扎实推进了普法、安全、信访和社会管理等工作。以巩固“国家级生态文明镇”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镇,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新型社会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各类救助和社会保障资金得到及时足额发放。镇中心小学和幼儿园注重校园日常管理,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纪检、计生、人武、精神文明建设、工青妇等工作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大大提高,全镇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几年来,铁边城镇多次被省、市、县评委“平安乡镇”、“先进党委”、“统筹城乡发展先进集体”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以产业促增收让农民能获益
铁边城镇党委、镇政府通过典型带动促进规模发展,重点培育以川道沿线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形成了“一园、两社、三区”的总体产业布局,“一园”指铁边城现代农业示范园,“两社”指劳务合作社和农产品产销合作社,“三区”指养殖区、种植区和进镇农民创业园区,通过规模发展,使全镇农户自主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逐步增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相对较大。
其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即为铁边城镇现代农业园区,是吴起圆方现代农业园区的一部分,属2012年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该园区规划面积2200亩、设计新寨村、杨庙台村、铁边城村、油寺村、张涧村、田南湾村、田百户村等6个村,现已建成日光温室162座,千只羊场7个,2000头养猪场1个,千头养猪场17个,5万只蛋鸡养殖场2个。配套建成了500吨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中转站2座,以及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
为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铁边城镇于2012年组建了古镇裕民劳务合作社,合作社实行自主管理,政府指导的发展模式,以农民为主体,以劳务增收为目标,为企业提供各种劳动服务,为进镇农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实现进镇农民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农产品产销合作社,于2012年4月建立,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返还”的原则,经民主选举理事长、执行监事,实行民主决策,共同制定了合作社章程,成员出资总额300万元,现有从业人员27人。合作社积极响应绿色环保、健康无污染的饮食文化,生产加工各类小杂粮、马铃薯、土鸡、传统黑猪等,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定边、靖边、庆阳及周边县区。
该镇规划了包括新寨、铁边城等川道村以养猪、养羊、养鸡为主的养殖片区,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科学化喂养、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现有千只羊场12个,千头猪场9个,5万只蛋鸡场2个,辐射带动百只(头)规模166户。涵盖山地村以种植牧草、玉米、马铃薯及小杂粮为主的种植片区,大力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加工新产品,发布新市场,种植瓜菜3350亩,人工牧草4500亩,玉米1.3万亩,马铃薯3.5万亩,以豆类、荞麦、糜谷为主的小杂粮1.5万亩。规划建设城北校场滩进镇农民创业园区,占地40亩,鼓励进镇农民发展加工业、汽车维修、小旅店、手工作坊、私营门店等等。
铁边城镇党委、镇政府代表全镇人民祝全省人民新年快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