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千秋基业从头越
本报特约通讯员 梁会平
去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授予陇县“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县”(简称“双高双普”)称号,成为宝鸡市第四个“双高双普”达标县。
政府投入是保障
陇县县委、县政府按照“校舍标准化、设施配套化”的思路,积极跑项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力改善办学条件。
该县积极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投资1.97亿元在65所学校实施了灾后重建、中小学危房改造、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校舍安全工程、生活设施改造等9大类工程,彻底消除危漏校舍,基本实现楼房化目标。投资3456万元,新建中小学室部336个,改建室部228个,90%以上学校内设装备全面达到了省颁标准。
同时,该县在宝鸡市率先实施“班班通”教育信息化技术工程。县上投资1100万元,为10所学校实施了“班班通”项目,建成多媒体教室261个,建成校园数据网10套。
内涵发展提质量
该县坚持“德育为先”,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途径。先后组织举办了“读书节”、“中小学艺术节”、“科技发明节”等系列活动,使全体师生在参与各类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坚持一校一特色,一镇一品牌,狠抓校园文化建设。推出“传统文化型”“人文历史型”“绿色生态型”等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教育发展软实力显著增强。
惠民政策暖人心
该县投资4432万元,新建幼儿园10个,改建幼儿园(班)共28个,形成了县园为示范、镇园为骨干、村园(班)为基础、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新格局,基本解决了入园难问题。
2011年来,该县发放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国家助学金706.725万元,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148.757万元。全面落实“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平均每年为4800名家庭困难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556.89万元。
该县还制定《关于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子女入学的实施意见》,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动态监测机制,简化入学程序,扩大学校办学规模,解决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
“千秋基业从头越,任重道远教先行。”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陇县教育的明天会更辉煌。
去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授予陇县“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县”(简称“双高双普”)称号,成为宝鸡市第四个“双高双普”达标县。
政府投入是保障
陇县县委、县政府按照“校舍标准化、设施配套化”的思路,积极跑项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力改善办学条件。
该县积极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投资1.97亿元在65所学校实施了灾后重建、中小学危房改造、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校舍安全工程、生活设施改造等9大类工程,彻底消除危漏校舍,基本实现楼房化目标。投资3456万元,新建中小学室部336个,改建室部228个,90%以上学校内设装备全面达到了省颁标准。
同时,该县在宝鸡市率先实施“班班通”教育信息化技术工程。县上投资1100万元,为10所学校实施了“班班通”项目,建成多媒体教室261个,建成校园数据网10套。
内涵发展提质量
该县坚持“德育为先”,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途径。先后组织举办了“读书节”、“中小学艺术节”、“科技发明节”等系列活动,使全体师生在参与各类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坚持一校一特色,一镇一品牌,狠抓校园文化建设。推出“传统文化型”“人文历史型”“绿色生态型”等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教育发展软实力显著增强。
惠民政策暖人心
该县投资4432万元,新建幼儿园10个,改建幼儿园(班)共28个,形成了县园为示范、镇园为骨干、村园(班)为基础、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新格局,基本解决了入园难问题。
2011年来,该县发放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国家助学金706.725万元,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148.757万元。全面落实“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平均每年为4800名家庭困难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556.89万元。
该县还制定《关于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子女入学的实施意见》,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动态监测机制,简化入学程序,扩大学校办学规模,解决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
“千秋基业从头越,任重道远教先行。”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陇县教育的明天会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