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服务再升级 模式多创新
——礼泉县和谐社区建设蹄疾步稳
    礼泉县城市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推进会照片。
    2014年12月24日上午,礼泉县城北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在办公大楼前,隆重举行贫困老人老年机免费发放仪式,参加发放仪式的有县民政局局长王天良、县信息班主任高大干、县民政局副局长付小龙、城北社区党工委书记许世江、城北社区主任胡小泉、县电信局的负责同志张鹏以及前来领取老年机的贫困老人共100多人参加了发放仪式。

    通讯员 张志鹏 本报记者 王宏涛
   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加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是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提高城市品位、让改革成果惠及城市全体居民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中省市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近期,省委、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镇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中省市有关要求,提升礼泉县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由县委主要领导挂帅,组织县委办、政府办、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考察学习调研,结合礼泉实际,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待遇的意见》。
    礼泉县成立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全县城市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正科级事业单位,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配备工作人员5名。
    礼泉县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县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等工作。同时,在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加挂礼泉县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牌子,与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个牌子。
    撤销城关镇、新时社区、药王洞社区、城南社区、城北社区建制,设立城关街道办事处,在城关街道办事处的大框架下,辖城东、城南、城北、新时、药王洞5个城市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均为正科级建制,事业单位。原撤并机构的人员职级待遇不变。
    ①城关街道城东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管辖范围为原城关镇农村区域;②城关街道城南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在现有的基础上重新划分;③城关街道城北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在现有的基础上重新划分;④城关街道新时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管辖范围为原新时社区农村区域。⑤城关街道药王洞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管辖范围为原药王洞社区农村区域。
    每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分别划分若干社区,设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及社区服务站三个机构,并实行一套人马三个牌子。
    按照便于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对现有10个版块型社区居委会管辖区域重新进行划分,根据礼泉县实际,按照每个社区居民2000户左右、5000~10000人,把县城区(城南、城北两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划分为17个社区,其中板块型12个,单位型3个,小区型2个;把城东、新时、药王洞三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划分为14个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
    城东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下辖5个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
    城南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下辖9个社区,其中板块型7个,小区型2个。
    城北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下辖8个社区,其中板块型5个,单位型3个。
    新时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下辖5个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
    药王洞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下辖4个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
    现有五个镇(社区)财政供养人员下沉到31个社区党支部居(村)委会、社区服务站及网格开展工作,缺编部分从超编单位调剂,同时可适当吸收社区居民及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工作。通过扎实细致的管理服务工作,待条件成熟后,社区两委工作人员逐步向社区自治、民主选举过渡,社区服务站人员向考任制过渡,待各项工作进入常态化后,按照省市县《关于规范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待遇的意见》落实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社区两委会成员待遇。
    社区管理推荐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实行居委会管理居民,村委会管理村民,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地区采用的管理模式;二是实行新的板块型社区居委会管理模式,公共服务一体化,只是涉及原村组集体收益分配、村民议事等事宜由原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具体负责,涉及社区服务由社区居委会统筹安排;三是居民小组、村民小组的设置由社区居委会根据实际自主设置,原则是便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在县城区5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17个社区以及若干居(村)民小组,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各社区居委会根据社区区域面积、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人数规模,合理划定网格,并由工作人员担任网格管理员,聘请社区居民担任网格协管员及监督员,开展“一对多”联系服务。
    城关街道办事处和城南、城北、城东、新时、药王洞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场所由县政府统一调剂,基本维持现状不变。
    县城区17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由各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会同社区居委会在辖区内共同选定、落实。每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对开发住宅小区在1000户以上的,小区型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服务用房由住宅小区开发商无偿提供,依据是中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对不具备无偿提供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的可采用选用原国有、集体场地,由县政府统一划拨;社区中心及居委会协调选择地皮,由民政局争取项目资金、财政补助、房地产商(对1000户以下的开发项目,根据每100户提供20平方米的标准,提供等量建设资金)提供资金的方式共同进行建设;对一时难以落实正式办公服务用房的社区居委会可采取购买、租赁的办法解决。
    住建部门抓城市街道办事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及社区室外活动广场的选址规划工作。同时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过程中,由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核,把小区内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建设作为一项前置条件,纳入项目建设规划,对无场地落实办公用房的要督促开发商向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缴纳建房资金,由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出具相关证明后县住建部门方可为其办理商品房开工有关许可手续。
    加大县级财政对城市社区建设投入力度,从2014年起,连续5年由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用于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其他服务设施建设,确保我县城市社区建设办公服务用房和其他服务设施建设水平达到省市规定要求。
    落实社区办公经费,由县财政将街道办事处、城市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每月2万元的办公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将社区居委会每年3万元办公经费按照省级1万元、市级0.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5万元的要求落实到位。 
    抓好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以及社区服务站便民大厅的规范化建设,人员配备由同级职能部门按照业务需要选派人员到便民大厅工作,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由其所在社区服务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延伸下派,切实解决城市社区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充分发挥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加强社区文化体育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等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每个社区居委会辖区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卫生部门落实医疗服务用房、配备医疗器械和专业人员;由文化部门负责落实社区图书阅览室、图书专柜、图书和文娱器材,由体育部门负责落实城市社区室外活动广场的各类健身器材。
    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包抓制。包抓领导要主动深入社区,督促指导开展工作,包抓部门每年要为社区居委会办几件实事,每年力争建设2~3个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3年内建设完成。推进全县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社区服务水平。
    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到本社区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了解社区困难,为社区建设办实事、办好事。一般党员要经常和社区党组织联系,积极参加社区各类活动,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