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榆林农业六项指标全省第一
本报讯(记者 鱼玉军)“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数量、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建设及检测能力、土地流转面积、家庭农场总数、高级职业农民认定总数6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2月7日,在榆林市第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榆林市市长陆治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介绍。
陆治原说,2014年是榆林市发展极为艰难的一年,也是取得新成就的一年。去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三千亿大关,达到3005.7亿元,增长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7亿元;财政总收入677.6亿元,增长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7.8亿元,增长13.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9665元、9730元,增长10.6%和12%,“三农”工作依然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记者了解到,2014年陕西省农民人均收入为7932元。与之相比,榆林农民人均收入高出1798元,榆林市农业对农民收入贡献率达50%以上,全市农业产能和农民人均收入稳居全省前列。
在农业发展发面,截至2014年底,榆林市土地流转面积192万亩,占全省流转面积的32%;推广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47.3万亩;认定高级职业农民共19名,占全省总数的23%;榆林成为全国唯一实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整市推进的地级市,目前纳入追溯系统管理的企业或合作社达到123家,占全省总数的80%。
在适度规模经营方面,榆林市家庭农场总数27294个,其中种植面积30亩以上的26574个,占全省家庭农场总数的55%;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9955个,家庭农场数量居全省第一。榆林市共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88个,其中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1个、省级40个、市级56个、县级91个;去年全市农业园区实现总产值23.9亿元,辐射带动农民23万人。
陆治原介绍,2014年,榆林市新创2项旱地谷子全国高产纪录,粮食总产量达到158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成为全国马铃薯生产第三大市。羊子、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023万只、249万头、1077万只,山羊绒产量达到2019吨,成为全国非牧区第一养羊大市和全国山羊绒产量第一大市。
陆治原说,2014年是榆林市发展极为艰难的一年,也是取得新成就的一年。去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三千亿大关,达到3005.7亿元,增长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7亿元;财政总收入677.6亿元,增长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7.8亿元,增长13.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9665元、9730元,增长10.6%和12%,“三农”工作依然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记者了解到,2014年陕西省农民人均收入为7932元。与之相比,榆林农民人均收入高出1798元,榆林市农业对农民收入贡献率达50%以上,全市农业产能和农民人均收入稳居全省前列。
在农业发展发面,截至2014年底,榆林市土地流转面积192万亩,占全省流转面积的32%;推广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47.3万亩;认定高级职业农民共19名,占全省总数的23%;榆林成为全国唯一实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整市推进的地级市,目前纳入追溯系统管理的企业或合作社达到123家,占全省总数的80%。
在适度规模经营方面,榆林市家庭农场总数27294个,其中种植面积30亩以上的26574个,占全省家庭农场总数的55%;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9955个,家庭农场数量居全省第一。榆林市共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88个,其中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1个、省级40个、市级56个、县级91个;去年全市农业园区实现总产值23.9亿元,辐射带动农民23万人。
陆治原介绍,2014年,榆林市新创2项旱地谷子全国高产纪录,粮食总产量达到158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成为全国马铃薯生产第三大市。羊子、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023万只、249万头、1077万只,山羊绒产量达到2019吨,成为全国非牧区第一养羊大市和全国山羊绒产量第一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