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村民为啥爱开会?
——宁陕县四亩地镇推行群众会常态化调查
    本报记者 陆文杰 通讯员 谭海波 李兵
    1月14日中午,宁陕县四亩地镇严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周文兴,从罗家沟组村民岳世华打来的电话中得知:修建通组公路占了岳世华的老房子,他要求村上协调赔偿。周文兴与镇上的包村干部马上登门,半小时谈妥补偿办法。
    “要不是之前召开过群众会,这么短的时间根本调解不了这头疼事。”周文兴的这句感叹,是四亩地镇改革开会办法,党委政府少开会,干部到村多开会带来的新气象。该镇从2013年10月开始试点、2014年3月全面推行这种开会办法,如今已是常态化机制。
    镇上少开会干部沉下来
    辖有5个村4010人的四亩地镇,其街道与佛坪县陈家坝镇街道相距不到200米。引汉济渭、西成客专两个建设项目开始在该镇实施后,矛盾纠纷易发多发。
    2012年初,彭儒宝刚上任四亩地镇党委书记,就遇到一件麻烦事。太山坝村村民陈凤武,找他咨询低保政策,并反映村上道路建设问题。彭儒宝在交谈中得知,太山坝村多年没开过群众会。随后,他专程到太山坝村做调查,发现村上很少开群众大会;镇上下来的干部与指定的联系户接触较多,与其他户接触较少,甚至一年到头不到其他家去一次,造成没有干部联系的农户不了解低保政策,甚至一些矛盾纠纷也不能及时反映到镇上。
    如何让政策信息家喻户晓?怎样使矛盾纠纷越来越少?2013年10月,四亩地镇开始试点村级群众会成为常态化的新机制。2014年3月,该镇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行这个开会新办法,要求各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有重点项目的村每月开一次群众大会,其他村至少两个月开一次群众大会。镇上的联村领导、包村干部、村支书、村主任、文书、组长必须参加群众大会。开会要做到“七个必讲”:必讲上级重要文件精神,必讲法律法规,必讲镇党委政府当年的打算和措施,必讲惠民政策,必讲民困民怨,必讲当前工作。同时,该镇压缩精简全镇性会议,还把每月第三周设为无会周,让镇村干部腾出精力和时间,下到村组召开群众会。
    四亩地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海说:“现在镇上召开村干部会议少了,镇干部到村开会多了。会议下开一级,干群见面的机会多了,隔阂少了。”
    村里多开会意见讲出来
    严家坪村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这几年无一人上访。村支书周文兴认为,这就是多开群众会的好处。早先,该村一年开会两三次,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每年开会6次以上。邻居纠纷,家庭矛盾,都在会上说说,大家评一评、劝一劝,及时化解,避免事态升级。
    四亩地村人多村大,且有引汉济渭的一个隧道在该村施工。村支书李明海说,从2014年开始,他们村群众大会多了,仅7月份就开了7次群众会,先开群众代表大会,再开各组群众会,还开院落会。会上先宣传政策,再让群众说出心声,把一些事说明理清,矛盾自然就少了。
    “以前开群众会都是干部说,群众听,很少让群众提意见。现在不光干部说,群众也说,有什么意见都在会上提出来。群众有了发言权,开会的积极性就高了。”镇干部张洪武说,现在,只要群众在会上提出的意见合理,镇政府就立马采纳,及时解决。 
    隧道施工车压坏道路,使学生上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在会上提出这事后,联村干部马上反映到镇上。镇领导及时和施工方联系沟通,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群众意见能被采纳,群众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就高了。”四亩地村村民李登富说,施工车导致街上扬尘较大、集镇垃圾乱倒等问题,都是村民在群众会提出来的,也都很快得到解决。
    “通过群众会,让群众把意见说出来,镇党委和政府就掌握了工作主动权。”镇长谭康宁说,群众会成功化解了大量矛盾。2014年,全镇共排查矛盾126起,其中群体性的大矛盾17起,全部得到有效化解,无一例越级上访。
    群众爱开会齐心干起来
    四亩地村古里沟组修建自来水,需要村民投工投劳,一些村民对这事有意见。村干部召开群众大会,把投工投劳的原因给村民讲明。村民们理解后,争着投工投劳。李明海说:“现在开群众会,官话讲得少,实话说得多,群众爱听。一通知开会,我们还没到呢,群众已经在等我们。”
    “开群众会时,联村领导、包村干部和村上干部都来了,不难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所以,村民如今都喜欢开会。”李登富说。
    “开会能听政策,还能解决一些实事。所以只要一说开会,群众都乐意参加。”严家坪村村民蒲春荣说。
    “涉及水利、交通等民生大事,都是先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再决策实施。这样一来,群众心里明白,干得积极。”彭儒宝说。
    严家坪村的红岩山组,是个不通公路的高山组。200多人外出买东西,全靠肩挑背驮。修建通组公路,需要群众义务投劳,也要占用村民的田地和果树,还无法补偿。针对这些困难,该组召开群众大会,把困难讲明,让群众说话。群众明白了事理,愿意牺牲个人利益,积极支持修路。“会上还给群众讲解哪些产业是适合发展、国家扶持,也做技术培训,听得大家都不想走了。”严家坪包村干部张洪武说。
    群众大会常态化,提高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政策水平,激发出群众创业的热情,凝聚起发展经济的合力。2014年,四亩地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