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手工红薯粉条
郭夏季 樊菊荣 文/图
    赶集销售
    上架

   元月2日,笔者来到了洛南县高耀镇叶河村河口组吴新民家和斗槽组彭书贵家,亲眼目睹并亲身体会了手工制作红薯粉条的全过程。
    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加工红薯粉条,一到寒冬腊月加工粉条的黄金季节,村子里天天都红红火火、蒸气腾腾,犹如过年、过事一样忙碌喜庆、热闹非凡。
    红薯粉条,主要经过选薯、清洗、粉碎、打浆、过滤、沉淀、晾晒,和面、揉面、吊粉、煮烫、冷却、整理、冰冻、解冻、晾晒等十几道复杂而繁琐的工序精制而成。
    吴新民告诉笔者,他们加工出来的红薯粉条质地纯正,柔韧嫩滑,素有“人造鱼翅”之美誉。一到寒冬腊月,许多外地人都要跑好远好远的路程,专门慕名到村里来购买地道正宗、货真价实的“王岭手工红薯粉条”。
    为了大力发展王岭手工红薯粉条产业,创业能人黄广金于2009年在王岭成立了“兰草河手工红薯粉条专业合作社”,目前入社社员已达1356户,发展优质红薯育苗基地五亩;可为社员提供优质脱毒红薯苗580万株,种植基地四处面积1.1万亩,年产粉条600吨;手工加工粉条厂两个,标准化包装厂一个,在西安、洛南等地开办销售门店四处,年实现产值1048万元。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这种已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农家手工红薯粉条制作技艺,由于耗时低效、费时费力,终将被现代化机器制作的粉条所代替,并慢慢地退出历史的舞台,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