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走出困境路何在
特约撰稿 张宝贵
    全国各地奶农杀牛倒奶,奶业又一次出现“亏损—杀牛贱卖—高价买牛”的恶性循环。奶农兄弟姐妹困惑不已:走出困境路何在?
    规模经营抗风险。眼下,我国奶牛饲养散户、专业户、大户、奶牛场并存,质量难以保证,成本高,消耗多,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差。相反,规模经营质量好,消耗少,成本低,效益高,抗风险能力强。现在,正是奶牛业重组的时机,应该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减少奶牛饲养散户,鼓励专业户、大户、奶牛场购买散户优良奶牛,发展专业户、大户、奶牛场,逐步实现奶牛规模经营,缩短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奶牛业的差距。
    奶业保险亟建立。国内奶产品消费群体,是城镇婴幼儿、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村部分婴幼儿和少量农民,奶产业市场广阔前景灿烂。奶农杀牛倒奶是奶产业发展不成熟阶段恶性循环的现象。建议借鉴国外经验,由政府出资,奶农参与实行奶业保险。在奶农亏本经营时由保险公司和政府给奶农补偿,保护奶农的基本利益,减少奶农养牛风险,延长奶产业市场供求矛盾周期,促进我国奶产业稳步发展。
    奶业体制需改革。国内奶产业体制是由计划经济脱胎而来,大规模发展仅有二三十年。在这个体制中,奶农与奶企两张皮,奶农处于弱势地位,进口奶粉冲击也好,市场滞销也罢,奶农没有定价权、售奶选择权和奶企违约赔偿权,一有风吹草动,吃亏的总是奶农,受害的总是奶农,血本无归的总是奶农。因而,奶业体制需改革。奶牛大户和奶场应该在奶企中占有一定股份,形成奶牛大户、奶场同奶企融为一体,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格局。这样,奶企就有了稳定的奶源、稳定的质量、稳定的市场,奶农就有了稳定的靠山、稳定的伙伴、稳定的销路,奶产业就有了稳定的资源、稳定的队伍、稳定的格局,国民就有了稳定的奶产品。
    奶产业在我国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奶农在这个产业链上处于基础和源头的位置,基础不稳,大厦有危;源头不保,全线崩溃。愿政府引导奶农走向规模经营,建立奶牛保险制度,改革奶产业体制。让百千万奶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实现城镇化的征途上发展自身作出贡献。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