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让天更蓝 水更清 路更宽
——镇巴县“交通提升年”活动成果侧记
    210国道西镇路。
    已改建竣工的镇通县乡公路。
    长岭集镇大桥。
    “交通提升年”宣传工作会场。

   通讯员 甘立明 记者 胡汉杰
    “今年以来,我们启动建设的县乡公路项目4个86公里,通村水泥路及完善工程68个329公里,陕南移民点对外路桥项目28个(其中路21条34公里、桥7座172延米),桥梁项目(含政府指定的)11座490延米。累计启动建设的项目达111个,投入资金达2.72亿元。截至目前,各类项目计划指标已基本完成。”说起这一年的工作,镇巴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姚智儒如数家珍。
    2014年,该县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交通提升年”活动,突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优先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化推进、边贸重点镇出境等道路,倾力破解山区县交通瓶颈,实现了全县100%的镇、9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全县2400余公里的农村公路中新增三级公路44公里,四级及以上公路砼路面铺装率达57.2%,取得了累累硕果。
    出境路多了,农产品能变成钱了
    “大炕路的打通彻底改善了永乐与周边县的联系,实现了永乐与外县的产业对接,永乐的核桃能变成致富钱了。”该县永乐镇党委书记李天国提起通村水泥路带来的好处,一脸欣喜。连接大竹村永家坪至西乡大河炕的大炕路是永乐镇有名的断头路,因为这条路连接着两省四县(四川省、陕西省;通江县、南郑县、西乡县、镇巴县),然而有镇巴“小西藏”之称的永乐,山大沟深,多年来苦于地理条件限制和资金短缺制约,打通硬化大炕路项目一直被搁浅,导致永乐丰富的物产运不出去,丰富的旅游资源推介不出去,外面的技术、人才、客商引不进来,外地游客提到永乐,都知道山高路险,望而却步。近年来,永乐干部群众憋着一股劲发誓要打通17公里断头路。今年刚好碰上“交通提升年”机遇,县上配套补助资金970万元,镇上采用“县上补一点、项目捆一点、农民筹一点、成功人士捐一点、镇财政挤一点、联扶单位帮一点”的模式,及时落实了建设资金,确保工程顺利竣工。
    截至目前,该县今年共新修56条191.11公里出境路。其中:新修简池至通江铁溪、永乐至西乡大河、观音田坝至紫阳瓦庙3条32.4公里连接县外道路;新修巴庙镇黄坝村至观音镇大市川村、观音镇田坝村至巴庙镇小河村、盐场大田坝至龙溪村、龙溪村至渔渡小寨村4条39.5公里连接镇与镇之间道路;新修巴山宝山村至鹿池村、三元汤家河至红星等49条119.21公里连接村与村之间的道路。
    新集镇路畅了,山村旧貌换新颜
    “道路修到家门口,下雨出门不用愁,不但质量有保证,还有配套排水沟,镇村干部齐努力,山村旧貌换新颜。”该县小洋镇木桥村集中安置点村民老李用自编的顺口溜表达着自己的喜悦心情。
    该县成立以县长任组长的“交通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联系镇、联镇包村扶贫单位包抓、21个镇党政主要领导任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机制,每月挂牌通报工程进度。县上交通工作在县对镇综合考核中的分值由3分提至4分,将任务完成情况与领导政绩考核挂钩,努力实现让村路通起来、让汽车跑起来、让经济好起来,引领县域交通大发展、大提升。
    “去年我从山上搬迁到集中安置点,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但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安置点的道路进行了水泥硬化,生产生活更加方便了!”该县杨家河社区群众老杨高兴地说。
    与杨家河社区安置点一样,今年该县在泾洋镇鹿子坝、渔渡镇、三元镇、兴隆镇、碾子镇三官、三溪镇池洋、简池镇中坝、盐场镇奎星、巴庙镇石院子、黎坝镇干河子、巴山镇鹿池、巴山镇松树、巴庙镇河东、盐场镇天井、小洋镇潘家河等移民安置点新修水泥道路21条34公里。并在简池镇、长岭镇、三溪镇、兴隆镇大河、碾子镇红庙、青水镇郭坪、赤南镇坪落等7个移民安置点新修桥梁各1座。
    引领产业发展,拓宽山门迎客商
    观音镇和巴庙镇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也是镇巴县有机茶叶基地的核心区,过去由于茶叶园区路面窄、弯道多,不利于推进农旅结合,提升农业效益,也不利于群众方便出行。“原来的路全是很窄的土路,每到采茶旺季,要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园区。现在好了,4.5米宽的水泥路修到了园区,骑上摩托车就能到园区采茶了。”正在山上茶园干活的茶农说。
    截至目前,该县已新修12条149.79公里产业路。其中:新修巴庙马头岭至庙溪茶厂、巴庙台子至洪家庄、兴隆大巴山茶厂至青狮、水田坝村至大桥梁茶厂4条14.79公里茶叶产业路;青岗坪至草坝、瓦石坪至西大池、三元至红渔、鹿子坝至晒旗坝、苗民风情谷环线5条58公里生态旅游路;小洋鲁家坝至巴山松树锰工业园道路25公里;盐场天井至赤南青树煤炭产业路8公里;渔渡大河口至仁村回龙三级青砂岩产业路22公里;仁村回龙至黎坝紫荆油气产业路22公里。
    “前些年,由于公路不畅通,农药、化肥运不进,大黄卖不出,老百姓怨声载道。现在公路修到了大黄基地,客商开着车到基地收大黄,再不用把大黄背到10公里外的集镇去买了。”镇巴县大池镇瓦石村村民王国荣说。
    “2015年,我们还要新开工国道210镇巴县城过境段二级路改造项目7.3公里,四级县乡公路改建64公里,争取启动白天河旅游风景区杨家河经青水至三元梨溪坪环线公路建设工作。完成通村水泥路及完善工程项目计划250公里,积极做好‘西万’高速公路工程立项争取工作。在交通提升年活动之后镇巴交通条件将会有一个质的跨越。”姚智儒局长信心十足地说道。
    一条路,兴旺一个产业;一条路,致富一方百姓。随着一条条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应急路、跨境路的打通,农副产品加工业加速发展,镇巴逐步形成了以茶叶、生猪、魔芋为主导产业的新格局。据统计,2014年,新上马镇巴县泰源矿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小企业十余家,达成投资意向的二十余家,建成投产绿色产业、煤炭、锰、板石等工业园区,为原始木竹林、白天河等新兴生态、旅游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