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5版
跟上镜头去看渭南——
“第一村史馆看上去很美”

    元月6日,一进畅家村村部,镇村之宝、明代该村标志性石器“石碾子”就坐落在村史馆展室前,展现在参观者的面前。陕西大荔县城关镇畅家村首家在村子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的村史馆,全方位展示村情村史、风俗民情、村规民约等本村文化,成为忆古思今、自我教育、凝心励志的“精神文明家园”。
    “第一村史馆,看上去很美”,参观者如是说。大荔县畅家村有5个自然村,433户人家,村子从明洪武年间从山西迁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这多年来,他们狠抓了经济的发展,群众收入连年增长,成为方圆闻名的美丽富裕村,原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许嘉璐和省市领导多次到村上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先后被授予全国民主与法治示范村、全国计划生育先进村、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诸多荣誉和称号。
    畅家村村史馆村以美丽乡村、村容风貌为总揽,共设有文史、生活、生产三大展室,用200多张图片和300多件文物记载了该村远古时代先辈们的生存状态,畅家村的演变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记,内容包括有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畅家村的119多次(件)荣获全国和省市荣誉称号和农村建设中的大事要事,60个春秋历任干部的历程,国家领导和省市县各级领导视察、调研、关心、关注村子发展的场景与前贤轶事、当代风采、民间习俗等内容。还有村民们为办好村史馆献策献力,纷纷拿出自家珍藏的“古董”——几代人都曾用过的从明清到解放初期和改革开放前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包括几辈人用过的明朝的“石碾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代的油灯、犁地工具、踏调料的石臼、建国初期业余剧团的演出服、纺车、织布机等、最为珍贵的还有70年代、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已故老人庞荣海保存的党费证最为显眼,全方位展示村情村史、风俗民情、地方名人、村规民约等本村文化,旨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和提升村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李世居文/图)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