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检索:
抓铁有印 踏石留痕


本报记者 刘玉林
2014年初,安康市市长徐启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把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好、管理好”。2014年12月31日,安康市副市长赵俊民对社会郑重宣布:徐启方市长的承诺兑现了!
推进公交改革势在必行
安康城市公共交通起步晚、基础差,以前,原有的10条线路、102辆公交车全部采取层层承包、转卖的方式分散经营。承包经营者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不对车辆定期安检和维护保养,车容车貌脏乱差,车辆带病运营。老年人、残疾人免费乘车等政策得不到全面落实,广大市民和群众对此极度不满,意见很大。
安康城市规模扩大,但是火车站与高新区、高客站、瀛湖生态旅游区、恒口示范区之间,高客站与长途汽车站、瀛湖生态旅游区、恒口示范区之间,一直没有公交线路衔接。
由于公交不发达,线路覆盖不充分,为违规营运留下了生存空间,“面的”、“拐的”、“黑车”长期存在,为交通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城区内外交通联系迫切需要优化,加快推进公交改革势在必行。
城市公交走上良性轨道
公交改革涉及的利益群体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难度较大。安康公交改革先从管理体制入手,将中心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管理由区级管理上划为市级管理。按照公交行业公益性与经营管理市场化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公车公营、管理规范”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体制。
2014年1月,高新区成立了以高新区管委会控股的高新公交公司,首次投放大型清洁型天然气公交车辆18辆,开通高新区连接城区的2条公交线路。
2014年5月,安康市政府独资设立的安康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由政府采购的60辆大型清洁型天然气公交车在1、2、3、6、8路公交线路投入运营,报废下线原有老旧车辆58台。
2014年10月底,吸收社会资本,完成对国有安康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制改造。2014年12月初,原私人承包经营的10条线路全部收归国有控股安康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同时延伸、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条。
2015年1月,将再到位40辆大型天然气公交车,原有旧公交车将在2015年1月20日前全部更新为新型公交车。
通过一系列举措,安康城市公交终于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出租车客运市场逐步规范
安康中心城区原有五家出租车公司,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均将政府给予的特许经营权发包给私人经营。出租车公司对驾驶员安全行车、遵章运营、提供服务等方面的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出租车拒载、拼座、宰客、服务态度恶劣、车容不整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和高速行驶、违法停靠、任意掉头等不安全的驾驶行为时有发生。
2014年1月安康市政府出台了《中心城市出租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取消承包经营,使出租车企业真正担负起市场主体、管理主体、安全主体、投资经营等责任,对驾驶员实行员工制管理,建立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公车公营经营模式。
经过一年努力,安康中心城市公交、出租车体制改革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由市级直管的行业管理体制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公车公营、管理规范”的公交经营体制已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