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旬阳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本报记者 刘玉林
    旬阳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这一核心战略不动摇,把工业培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重要支柱,并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县域发展抓工业,工业发展抓园区,园区发展抓服务”的壮工强县之路。
    园区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旬阳属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生态与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县域工业发展的唯一选择是发展生态化、园区化、循环化工业。近年来,旬阳选择邻近县城土地、条件较好的旬河两岸、吕河旱坝川,建设生态工业集中区、吕河工业集中区两大工业园区,探索出一条园区集中化、生态循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旬阳不断整合园区企业,按照一个小区布局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企业配套,构建一个循环产业链。加强基础设施共享,提升园区承载功能,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部门共建、各尽其功”的方式,捆绑项目资金,统一规划建设,筹措建设资金3亿余元,建成园区供水、供电、河堤、道路工程。
    2014年,县生态工业集中区和吕河工业园区入园企业总数达213家,投产205家,其中规模企业24家。
    旬阳县政府已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评为“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先进单位”,县生态工业园区连续两年被省政府授予“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省科技厅授予“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科技产业园区”、省工信厅授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发改委授予“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园区”。
    去年11月,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座谈会在旬阳召开,旬阳园区发展经验在全省得到宣传推广。
    优化投资环境引企业筑巢
    旬阳坚持把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作为招商亲商安商的重要法宝。加强工业园区共享设施建设,提前开展堤、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降低企业投资建设成本。
    旬阳对陕汽宝通汽车、旬阳烟厂技改等重大项目实行重点扶持,推行行政零收费、服务零距离、环境零干扰的“三零服务”,实行政务大厅“一窗式审批、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清理取消行政许可项目83项,取消非行政许可项目38项,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促使企业做大做强。
    旬阳加强集中区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孵化器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创业,积极动员返乡农民工、旬阳成功人士回乡发展,先后与西安科技大学等8所院校建立县校协作,共建研发中心,引进企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指导企业创新发展。同时,建立财信担保、财政周转金、企业发展基金,千方百计解决县域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
    目前已有中国大唐、紫金矿业、白银集团、重钢集团、陕汽集团、陕西有色、陕西中烟、尧柏水泥等国省大型企业和国内500强企业在旬投资建厂,成为县域工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如今,旬阳县域工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工业项目稳步推进,烟草食品、新型材料、电力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装备制造六大工业集群迅速崛起。预计201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7亿元,同比增长16.2%。
    旬阳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武臣说:“旬阳将紧紧围绕‘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发展战略,突出创新驱动,聚焦转型升级,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力争把两大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引领全县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聚集区、生态循环经济区、科技创新试验区、城镇化拓展新区和城乡统筹示范区,不断提升旬阳对安康发展的贡献率。”

版权所有:陕西农村报 陕ICP备06007801号-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